李继星 八上 新文化运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继星 八上 新文化运动.ppt

八、课后思考 1991年1月4日,新加坡政府发表的白皮书指出:“新加坡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急剧地演化,这种变化大部分压力来自讲英语的发达世界”。为了对付“全盘西化”的压力,政府在中小学教育中恢复了“儒家伦理”课程,在整个社会中提倡孝道,提倡重视群体的儒家精神。 * 郑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李继星 祝福(节选) ——鲁迅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 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 。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嫁给了贺老六。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冻饿死去了····· 冻饿夺去了她的生命? 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来打敌人,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来航海,中国却用它来测风水;外国用鸦片来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 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学习目标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背景、标志是什么?以什么为主要阵地? 2、前期主要内容有哪些?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内容有什么变化? 3、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背景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时间: 标志: 《青年杂志》的创刊 (后改名为《新青年》)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 1、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2、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辛亥革命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时 间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旗 帜 运动的时间、 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 运动兴起的标志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1915——1917.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旧文学 新道德 迷信盲从 民 主 专制独裁 科 学 旧道德 新文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后期:1918年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历史意义 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小 结 前期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兴起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以后)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意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前期 内容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代表人物 《新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旗帜(口号)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兴起标志 新文化运动 六、单元归纳——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