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考据学的几个基本问题.ppt
传统考据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曹书杰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古籍整理研究所 一、考据学的称谓及性质及涵义 考据学,“考据之学”的省称,清多称“考证之学”。 “考据”与“考证”是两个意思基本相同的概念,古人多习用“考证”一词,对“考据”一词使用相对较少,或称为: 考核、考信、考稽、考订、考辨等,或简称为“考”。当人们把其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待时,则被称为“考据之学”、“考证之学”、“考核之学”等。 “考据(证)”含义,应该说因使用者的不同或有差异。但一般说来,“考”就是索求、查核;“据”、“证”就是证据、依据,但“证”也有辨别证明的含义;“考据(证)”就是查找证据(依据)并加以辨别证明。 “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几与“查阅”无别。 这种治学特征或研究形式,在乾嘉时期是最具代表性的学术风尚,故被称作“乾嘉之学”或“乾嘉考据学”; 清人考证特别是在经学考证中崇尚汉儒注重文字训诂、名物典制考辨的治学特征,故又称“汉学”、“名物典制之学”; 由于考证表现出的是一种崇尚实证、质朴无华的朴实学风,故而被称作“朴学”、“实学”。 章学诚《文史通义》:考据者,学问之所有事耳。学问不一家,考据亦不一家也。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别,见人学问眩于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夫考据岂有家哉 ? 学问之有考据,犹诗文之有事实耳。今见有如韩、柳之文,李、杜之诗,不能定为何家诗文,惟见中有事实,即概名为事实家,可乎 ? 学问成家,则发挥而为文辞,证实而为考据。比如人身,学问其神智也,文辞其肌肤也,考据其骸骨也,三者备而后谓之著述。著述可随学问而各自名家,别无所谓考据家与著述家也。鄙俗之夫,不知著述随学问以名家,辄以私意妄分为考据家、著述家,而又以私心妄议为著述家终胜于考据家。彼之所谓考据,不过类书策括。所谓著述,不过如伊所自撰无根柢之诗文耳。其实皆算不得成家。是直见人具体,不知其有神智,而妄别人有骸骨家与肌肤家,又谓肌肤家之终胜骸骨家也,此为何许语耶?(《内篇五·诗话》) [1]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我们平常所说的考据学,实际上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附属于各个学科之内的。对文献的考订,就是历史文献学内的考据学。[2] [1]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上册第570页。 [2]《第七章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第二节历史文献和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的特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 二、传统考据的特征 按照现代学术的研究和认识,考据学可分为传统考据学和现代考据学,传统考据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传统考据学的狭义与广义 传统考据学实际上就是对古籍文献的考证之学,基本属于现代的古文献学、古籍整理研究和历史史料学的范畴。在王鸣盛、姚鼐等清代学者看来,凡义理、词章、经济(实用)之学以外的学问,都是“考据”之学: 夫天下有义理之学,有考据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词章之学……四者皆天下之断不可少,而能兼是者则古今未之有也。[1] 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2] [1] 王鸣盛:《王戆思先生文集序》,《西庄始存稿》卷25,《续修四库全书》册1434,第326-327页。 [2] 姚 鼐:《复秦小岘书》,《惜抱轩文集》卷6,《惜抱轩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第81页。 江藩《经解入门》分汉学为:目录、校勘、训诂、考据[1]四端,其所谓的“考据”是: 考据者,考历代之名物、象数、典章制度,实而有据者也。[2] [1]见卷5,“有目录之学”第三十二,“有校勘之学”第三十三,“有训诂之学”第三十四,“有考据之学”第三十五。[2]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的方国瑜校点本,第154?页。 狭义考据学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二: 一是从传统的小学文字训诂入手,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由文字而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必循其阶,而不可以躐等。” [1]在这里戴震指明了他所构建的考据之学的基本路径必须从小学的文字训诂入手,“故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理义明,而我心之所同然者乃因之而明。” [2] 二是以追根溯源为基本原则,阎若璩说:“天下事由根柢而之枝节也,易;由枝节而返根柢也,难。窃以考据之学亦尔。” [3]晚清唐鉴[4]《清学案·小识提要》说:“考古者必遡其源,言师者必从其朔,得其一字一句,远搜而旁获之,而考证之学,遂争鸣于天下。”狭义的传统考证就是一种追根遡源、据实审察的“治学”方法,惟溯其源方明其流,方可“争鸣于天下”。[1]《戴东原集》卷10《古经解钩沈序》。 [2]《戴东原集》卷11《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 [3]《尚书古文疏证》卷8第113条。 [4]唐鉴(1778-1861),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施工组织设计汇总)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工程概况、施工准备.doc VIP
-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施工标准化(第二册).pdf VIP
- 生长发育与儿童保健.pptx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之实际应用》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精品.pdf VIP
- 设计师在非正式合作城市开发项目中的参与及角色分析——重庆黄水镇地产项目为例.pdf VIP
- 小学生吸尘器课件.pptx VIP
-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刍议基于建筑外墙防渗漏技术的施工.pdf VIP
- 大学语文——特洛伊_赫克托耳之死.ppt VIP
- 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规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