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VIP

关于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软实力”作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十二五”伊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宜旅秭归、文化秭归、生态秭归、幸福秭归”战略规划。今年8月,在县政协副主席王大生的带领下,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县文化旅游局组成调研组,采取现场查看、询访群众、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的方法,深入到沙镇溪镇、梅家河乡的部分村组,就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赴本省XX县及城畈社区、钱场镇和刘岭村、江西省XX县及武阳镇和付家村等地进行了专题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一五”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基层文化网络逐步健全 “十一五”末,我县共争取和捆绑各类资金近千万元,新建4个、改扩建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6920.23平方米。其中“三室一厅”(多功能厅、培训室、图书阅览室、办公室)面积达到省“十一五”期间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面积要求;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个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基层服务中心、 182个村级基层服务点,2008年,共享工程XX县支中心被评为全国49个示XX县建设单位之一;建成147个村级农家书屋,共配置图书220多万册、音像制品14700多张(盘)、订报刊杂志20多种。建成的每个农家书屋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20平方米,配齐了书柜1套(5组)、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等基本设施,有条件的村对出版物借阅实行了自动化管理;建成70个库区村级文化室,并将在今年年内完成全县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我县农村特别是库区移民村镇的文化设施设备得到了明显改善。2009年,我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二)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创作了《秭归花鼓舞》、《三只燕子》、《巴楚村鼓?生》、《楚音》、《无郎无姐不成歌》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舞台艺术作品分别在省、市级获奖。2007年,由文化馆选送的广场舞蹈《秭归花鼓舞》在八艺节上荣获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 一年一度的端午文化旅游节形成品牌,特别是2010年由国家文化部、国台办、省政府主办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及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大型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向世人展示了秭归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真正办成了“人民的节日、文化的盛会”; 2006、2009年成功举办全县第二、三届民间文艺调演,涌现出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此模式带动了乡(镇)民间文艺调演的蓬勃开展,全县12个乡镇全部举办过民间文艺调演。仅2007年,就有9个乡镇举办了全乡民间文化调演。民间文艺调演活动促使乡镇文化创作活跃。其中茅坪镇的情景剧《大唐归州端午祭》、建东花鼓戏《武大报喜》系列节目、屈原镇挖掘民间乐器创作的《新滩丝弦传佳音》、杨林桥镇的民俗展演《烧毛狗》、沙镇溪镇创作编排的《开山号子》、两河口镇民俗节目《嫁姑娘》等节目深受群众喜爱,且艺术水准较高。 (三)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 我县文化部门每年都组织了文化站长培训,其中重点组织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培训班,对文化站站长和文化专干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站管理、农家书屋管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提高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水平,增强了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信心。 屈原艺术团每年送戏下乡150多场次,配合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普查、基层文艺辅导及广场舞培训等活动,两个单位已连续五年开展 “传承端午习俗,守护精神家园”万人签名活动。2008年,屈原艺术团九畹溪演出团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旅游局联合表彰为“200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图书馆、新华书店联合服务农家书屋建设,每年坚持送书下乡达50余次,并指导帮助匡通等企业建立了农民工图书室;县图书馆开展的共享工程县乡村级网络建设覆盖全县,成为国家试点单位; 2009年在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县图书馆被评为一级馆;2010年,县图书馆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屈原纪念馆(屈原祠)成为县级首批爱国主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协助或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送科技、文化到村到户。沙镇溪镇综合文化站被授予全省农民满意的文化站,杨林桥镇等3个乡镇被市文化局命名表彰为“先进文化乡镇”。九畹溪镇砚窝台村等8个农家书屋被市级授予群众满意的农家书屋。 (四)文博事业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成立了XX县文物事业管理局,负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