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课题 高效表达(1Dx5+1Dy10)亚基基因 小麦新种质的创建与利用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研究热点 生物技术创造小麦新种质) 2)研究进展 大量转基因小麦问世 2 存在问题 外源基因沉默 或表达量极低 四、技术路线 Sub5基因的PCR扩增 sub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示意图 3 转基因小麦的诱导、鉴定 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价 1)常规方法诱导 2)southern blot鉴定 3)生物安全性评价 4 转基因小麦种质的利用 1)杂交或回交转育 2)专利申请 3)发放利用 五、创新之处 关于1Dx5+1Dy10亚基基因的表达及其转移在小麦上应用,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而本课题通过通过生物技术方法最终获得高效表达1Dx5+1Dy10亚基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这在国内外文献检索范围内还未见报道。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六、研究展望 本研究完成后可将有苗头的新品系尽快通过区试并加速推广,重要的种质资源向全国的育种单位发放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预期目标 1.创造出高效表达 5+10亚基的转基因小 麦种质材料10-20个; 2.转基因新品系种子中5亚基和10亚基含量比对照高出3-5倍; 3、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5篇。 八、进度安排 2003年: 构建(1Dx5+1Dy10) 基因的高效表达载体。 2004年: 基因的转化、筛选、 鉴定、专利申请与利用。 九、已有工作基础 1、物质基础 河南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现代化的人工温室 、研究队伍 主持人简介 吕德彬,教授/博导,河南省 “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 1988年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22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研究论文42篇。 3)近期的研究工作 2001-2002承担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课题“转(1Dx5+1Dy10)基因优质小麦新品种(系)选育”研究项目并于2002年9月通过验收 。 250 2000 750 500 100 1000 5000 2500 2000 bp M2 1 M2 M3 2 bp Fig.1 The PCR amplification of ORF and promoter of sub5 gene. Mr, molecular weight; M2, DL2000 DNA marker; M3, DL 2000 DNA marker +DL 15000 DAN marker; 1, promoter of sub5; 2, structure gene of sub5. LB NcoⅠ SalⅠ SalⅠ EcoRⅤ Diagram Notes SpeⅠ EcoRⅠ KpnⅠ SacⅠ SacⅠ SpeⅠ XbaⅠ KpnⅠ KanR KanR HindⅢ EcoRⅠ EcoRⅠ BamHⅠ HindⅢ EcoRⅠ HindⅢ EcoRⅠ NocⅠ PSAG12 NOS-ter ipt EcoR Ⅴ Ⅰ SmaⅠ XbaⅠ SmaⅠ XbaⅠ SacⅠ KpnⅠ NOS-ter ipt SmaⅠ SmaⅠ XbaⅠ HindⅢ NdeⅠ Sub5 HindⅢ SmaⅠ SmaⅠ XbaⅠ XbaⅠ NdeⅠ Sub5 Product of PCR EcoRⅠ Ⅱ Ⅲ Ⅳ Ⅴ EcoRⅤ XbaⅠ SmaⅠ XbaⅠ XbaⅠ NdeⅠ Psub5 Product of PCR Ⅵ NdeⅠ SmaⅠ XbaⅠ HindⅢ XbaⅠ Psub5 Ⅶ RB HYGR EcoRⅠ EcoRⅠ XbaⅠ NdeⅠ HindⅢ NOS-ter Sub5 Ⅷ RB LB MCS HindⅢ XbaⅠ NdeⅠ NOS-ter Sub5 Psub59 Ⅸ Ⅹ HYGR NdeⅠ RB XbaⅠ NOS-ter Sub5 EcoRⅠ Psub5 Ⅺ No. Name of plasmids Mr (kb) Ⅰ pSG516 5.9 Ⅱ pUC119 3.2 Ⅲ pMD18-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