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个人事迹.docVIP

中医院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个人事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院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个人事迹

中医院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个人事迹 中医院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个人事迹   XX市XX区中医院院长XX,其貌不扬,一口绍兴话,普普通通。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为人正如其姓名:全心为病人的仁义大夫。只要接触过这个人,必定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XX市首位骨科博士后    1991年9月,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的XX跨进了XX中医院的大门,成了骨伤科的一名临床医生。从这一天起,XX就开始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自觉实践着他的诺言:“对病人永远面带微笑。”    要永远以微笑面对病人,说说容易,可做起来很难。为了实践这个诺言,XX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他自费订阅了《中华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等十几种医学杂志。除了认真钻研业务外,XX从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XX中医院送他到浙二医院进修。XX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位专家下班了,XX却不休息,又接下去跟上另一位专家,就这样连轴转地学呀学。浙二医院的老师专家们都说,他们带教过许多学生,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刻苦用功的。XX进修回来后,同事们发现他晚上经常“泡”在急诊室里。时间久了,同事们才明白,他“猫”在这儿,可不是来聊天闲逛的,而为了“寻找”更多的手术机会!大家不禁为他的良苦用心所深深折服,有急诊手术总是尽可能让他做。此后几年间,他又先后到美国、奥地利等地进修深造,当其他人忙着到处领略异国风情时,他却一头扎进医院里,跟着专家讨教,每次门诊或手术后,总是顾不上休息,及时地记笔记写体会。    专家培训加上这样无数次的磨练,使XX的业务有了很大的长进,并让他积极而又大胆地引进和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仅去年一年,就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2篇,还在国外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从2003年到2005年已连续三年获得XX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两年获XX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获得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二等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三等奖,2007年又获得省医药卫生创新三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创造了XX区卫生系统获得的该类奖项之最。    这样的获奖频率在XX地区骨科领域是不多见的。从学校毕业至今,XX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和进修的脚步,2006年6月,他刚从浙大博士毕业,又被浙大录取,成为XX市首位攻读骨科学的博士后,并于2007年1月被XX区政府授予“XX区名中医”,2010年成为“XX市名中医”。这位年轻的博士后、XX中医院“名医馆”里的主任医师,已成为中医院当仁不让的一把“神刀”了。    病人信得过的一把“神刀”    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作后盾,XX在医学领域大胆实践着科技创新。一次,一位来自湖南的教师易新文的左右下肢和右前臂均被火车压伤,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其中左下肢小腿到膝关节毁损严重,右小腿至足部已经碾压变形,无法原位再植。XX认真分析病情后,大胆提出了当时全国仅两家医院做过的异位再植方案,及时将病人的右腿与左脚相接,保全了患者的一条腿。临浦人孔江芬患胸十一、十二椎体结核,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在许多省城大医院宣判其“死刑”后来到XX中医院求治。在XX的“神刀”下,患病20多年的孔江芬奇迹般地获得了新生,并能正常上班了。    安徽小伙子曹某,由于从小患有头晕、走路不稳的怪病,不仅没法读书,也无法工作,虽然已22岁,但还得靠父亲在外打工养着,小伙子心里异常痛苦,到过许多医院求诊,但医院就是不肯收下他这个病人。2006年12月,在父亲的陪伴下,小伙子慕名来到XX中医院找到XX医师。全医师检查后发现,小伙子患的是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全合并颈椎一、二关节脱位,伴脊髓严重压迫。齿状突是人体旋转中枢,手术风险极大,咽后壁很薄,留给医生的只有几个平方厘米的手术空间,稍有不慎,损伤脊髓神经,就可能造成高位截痪或呼吸心跳骤停,省内还没有一家大医院敢冒这个风险。但XX看着老父亲靠打工的微薄收入负担这么大一个儿子,看着可怜的小伙子,动了恻隐之心。当然,XX有这样的自信,关键是基于自身及科室已经比较成熟的医学技术。他马上成立了治疗小组,经过认真分析讨论,仔细检查,决定为患者行“经口腔咽后壁前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历经三个多小时,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开创了我省先河。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加上咽后壁很薄,吃进去的食物很容易污染切口,引起脊髓神经的感染或局部血肿压迫气道而引起气道堵塞,甚至造成窒息死亡。为了防止术后并发症,XX又习惯性地住进了病房,一住就是7天,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心跳,7天后还亲自买来牛奶、豆浆,制成流质食物,叮嘱专业的医护人员一天分六次给病人喂“饭”。经过精心治疗、护理,14天后,小伙子已能自行进食和下地活动,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第16天,小伙子怀着感激的心情出院了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