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硫胶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动向研究报告(2014.doc

中国硫胶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动向研究报告(201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硫胶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动向研究报告(2014

中国石油大学建不诚信学生名单库   拒签要进黑名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不诚信学生名单库   每年9月和10月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不过,在中国石油大学(微博)(华东)就读的应届毕业生小刘却非常郁闷,原来他被学校拉进了“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学校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学生拒绝签约不仅浪费了招聘资源,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记者目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学校这一做法的评价呈现两极化趋势,而老师称学校夹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建立“不诚信名单库”实属无奈之举。   拒绝签约进了“黑名单”   9 月23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论坛上浏览招聘信息的应届毕业生发现,论坛中的“就业招聘信息”板块出现了一份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拒签名单”。记者看到其中有该校海洋油气工程等多个专业的60多位学生,这些学生虽已通过单位面试,却拒绝签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表示建立不诚信学生名单库后,会陆续提供给后期到校招聘的用人单位。   “我感觉很内疚。”小刘说,“但学校可能误会了,虽然通过了这家单位面试,但是单位招聘负责人介绍说最后还有一项测试,确定要签就做一下,我最后不想做这个测试,就放弃了。”对于学生的这种说法,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也给出了解释:“确定要签就做一下这句话其实就是用人单位明确的签约邀请。”   学生分两派,各执一词   “不诚信学生名单”在学校论坛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不少应届毕业生的讨论。一名学生留言:“不想吃苦就别去面试,面试过了却不签,这不是面霸吗?”不过,也有同学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就业毕竟是人生中的大事,本身就是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有学生指出,学校建立“黑名单”的初衷也是为了保证学校的整体就业率。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在论坛上设立投票选项,看学生是否支持学校建立“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截至10月5日17时许,记者发现共有292人参与这项投票,其中有50%的学生选择“支持”,而“不支持”的学生则有38.36% ,剩余的11.64%选择“说不清楚”。   大面积拒签成“导火索”   对于建立“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的原因,学校的老师也给出了解释,“导火索”是一家大型油田服务供应商到学校招聘时遭遇了大面积拒签。“9月17日中海油服10位招聘代表到学校宣讲,收了2000多份简历,经过筛选、面试,到9月21日签约,准备签130多人,结果58人拒签,只签约70多人。”   老师称,首先,拒签影响本专业其他同学就业,如果学生不想签约却投递了简历,就占用了本专业其他同学的机会。其次,大面积拒签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用人单位面试后基本就确定了名单。“用人单位在一个地方招不满,就把指标放到其他学校。我们这里没招够,人家完全可以到其他学校去招聘,这样就再也不到我们学校招聘了。”一位老师在论坛上留言道。   曾经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业内人士王志勇认为,不应将不诚信名单“扩大化”。“学校如果把不诚信名单交给其他单位,那么这些拒签学生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如何化解“不诚信名单”里的利益冲突   每年9月和10月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不过,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就读的应届毕业生小刘却非常郁闷,原来他被学校拉进了“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学校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学生拒绝签约不仅浪费了招聘资源,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现场招聘工作总是波折不断,难尽人意。学校希望借此提高就业率,学生希望选择一个比较心仪的单位,不同的利益目的使得学校和学生无法做到“心往一处想”。中国石油大学的“不诚信学生名单”显然就忽视了这种利益冲突,试图用自己的强势话语权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   保住或提高学生就业率事关学校的办学声誉,其对学校招生、学生就业起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一些高校在这方面下的力气也越来越大。如前几年被媒体曝光的大学生“被就业”现象,一些高校采取虚报就业数据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就业率,以保住学校的办学声誉。而中国石油大学的“不诚信名单”也不见得就高明很多,因为在利益冲突中,某一方利益得到了维持,总是意味着另一方的利益遭到损害。在权衡学校和学生利益关系中,中国石油大学显然就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不仅建立“学生不诚信名单”,还将这份名单提供给后期招聘单位,以此换取招聘单位的信任,这是把自己的学生置于无法进退的境地,这些“不诚信学生”将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杀鸡骇猴的作法,首先肯定的是,鸡被宰了,至于猴能不能被吓到,中国石油大学恐怕未必思考过吧。强制学生签约,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学生的求职利益做筹码,来换取学校利益的作法,实在是太欠考虑。   中国石油大学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它提醒我们,在权衡学校和毕业生利益的时候,必须两方兼顾,做到两全其美。这不仅关系到学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