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考改革:统一命题与自主招生.docVIP

探讨高考改革:统一命题与自主招生.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高考改革:统一命题与自主招生

探讨高考改革:统一命题与自主招生   高考改革方案探讨:统一命题与自主招生   中央深改组18日的会上审议了高考改革的初步方案,提出了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调。随着中央方案接近定稿,各省试探性地着手设计细则,此时,社会讨论也进入高潮。一方面考试招生各环节的运作越来越复杂,其中规则奥妙对局外人越发扑朔迷离,而研讨不能脱离对当下实际情况的把握。另一方面,亲自参与其中的地方教育部门、大学、中学和考生家庭都很难摆脱利害关系的影响,而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相对超脱的全局视野把问题的关键揭示出来。   1978年,重开高考曾是拨乱反正的标志、举国欢腾的喜讯。不论家庭出身、贫富贵贱,以公平统一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彻底改变了知识青年的命运,也使国家人才培养步入正轨。而如今,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态度似乎已经到了忍无可忍、非改不可的地步,究竟什么情况发生了质的改变?   三十多年间,随着一次次各有缘由的改革与试点,高考本应具有的两大根本性要素——“公平”与“选材效率”——都已经被动摇了。现行的制度下,高考已经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已经不存在全国统一的考试;大学自主招生也不是真的自主招生,而异化为考前自主加分。作为国家基本制度的考试改革没能跟上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全国统一考试之必要   如今的高考在国家层面是谈不上不公平的。2003年后所谓的高考已经从全国统考分裂为16个省(或直辖市、自治区,下略)自行命题、阅卷、评分的分省考试。教育主管部门及大学每年在考前制定分省的招生录取名额,再等考试出分和学生上报志愿后分省择优录取。这种模式下,各省的考试方式、科目、总分、难度千差万别。回想每年媒体上针对各省五花八门的作文题目热议,可见一斑。   于是,十年来,省与省之间的考生质量没有了统一衡量的标准,考生实际参与的是省内竞争而非全国竞争。即使最好的、最有选拔性的大学也无法在全国层面择优录取。从各省每年的考试人数和顶尖大学录取计划来看,一些地区(如北京、上海,以及近年政策倾斜的西部)的考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门槛显然更低,他们参加的竞争比较不激烈,相对容易进入较好的大学。反之,另一些人口多、招生计划少的省(如山东、河南、四川等)的考生就要加入远比其他地区更激烈的竞争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看透这一点的学生家长就策略性地 “高考移民”,出山东入北京、出四川入西藏来攫取起点不平等的优势。   现行的考试制度不仅违背了提倡自由竞争的“机会公平”(即起点公平),由于既不是各省平均分配,也不是按人口比例平均分配,就更不符合计划体制下提倡平等的理念。诡异的是,为分省命题考试背书的所谓“分担全国统一命题风险”和“适应高中课程改革”的理由显然都不成立。命题的风险本来就是行政部门应当直面的职责所在,而高中课改不正需要全国统一标准的考试来衡量试验效果吗?   实际上,至今没有任何理据或政策能够解释分省制定招生名额计划的道理。每年的招生计划只是延续前例,在上一年基础上做微调。比如为了倾斜中西部,把若干沿海省份的名额给了中西部,微调的数目或许只是政绩的点缀,或许会伤筋动骨,如何定夺?又为何动A省而非B省?负责任的大学招生官可能会考虑到过去几年不同省份学生入学后的表现,但本质上是主观魄力在做决定。   占据优势的省份的自我辩护和高考逐渐分裂成分省考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地方势力对高考的钳制,还有对地区间的不公平的粉饰。如果回到十多年前全国统考加上分省计划录取的模式,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省份的分数线的差别会赫然暴露。这种显而易见的不公平对政府构成无可辩解的巨大压力。这时政府应该做的是提升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改善资源分配。这确需比较漫长的过程,要持续抗压,知难而进。可是实际却背道而驰,政策选择了一条轻易维稳、治标不治本的路线。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大学虽然主要是教育部直属,但办学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本地的支持,特别是办学经费,如985大学多数获得了地方财政大额的投入,因此,大学提供教育资源时优待本地生源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可是对于非本地生源,又缘何厚此薄彼?无论如何,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在采取掩盖地区间不均衡的问题上一拍即合——使各省考试不同,分数不可比,压力就小多了。   如此一来,全国学生处于隐形的不公平境地有苦说不出,大学虽达不到全国选材的理想,在中国足够大的人口基数下,分省选材也算可以接受,并且不得罪地方势力。   全国统一考试下如何在地区间搞平衡确实是难题。在科举时代,明洪武三十年发生过著名的“南北榜案”,当时南方文教发达,而北方常年受到战乱侵袭,民风彪悍,发榜后得知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落第的北方人一时哗然。在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偏私舞弊的情况下,朱元璋为了平乱还是杀了考官,不过事后未对录取考生籍贯立则。明洪熙帝开始,预设南人名额

文档评论(0)

wdyg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