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行(并序)》.doc
《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上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分两个时期: 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歌分析 1.序言部分 应紧抓“恬然自安”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两句。从“铮铮然有京都声”以及后文可知诗人被贬到九江后并非“恬然自安”,也并非是“是夕”才“觉有迁谪意”的。
2.正文部分 注意体会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这里的“我闻琵琶已叹息”中“叹息”的是什么?叹息的其实就是第二段中诗人在听琵琶曲时所感受到的琵琶曲中的“不得志”之情。“又闻此语重唧唧”中“此语”指第三段中琵琶女自述身世之语。诗人在听完琵琶曲之后,又听到琵琶女如此悲凉的身世,不禁联想起自己被贬九江的遭遇,从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
琵琶女 本是京城女 →→→去来江口守空船 家在蛤蟆陵下住 曲罢曾教善才服 →→→ 琴艺未减 年老色衰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一曲红绡不知数
白居易 终岁不闻丝竹声 岂 黄芦苦竹绕宅生 能 恬 鹃啼猿哀旦暮闻 然 良辰美景取酒独倾 自 安 山歌村笛呕哑难听 ?
漂沦憔悴 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谪居卧病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3.学生自学鉴赏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点出时间地点,首先铺出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表面看似陈述,其实画面感极强,让读者走进作者设置的场景中。第二句“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句话是纯粹的写景。“枫叶”“秋”都点出了当时的时节——秋。古人认为秋属刑宫,有兵气,故秋多萧索,肃杀,易令人伤怀;“荻花”又点出水环境,“天下莫柔弱于水”,水总是感性的象征,自古多情水自流,作者为我们构画的画面中又多了几分感伤的情绪,而上句又提到“夜”,并且是“送别”,“多情自古伤离别”。于是,诗人开篇寥寥几句,“夜”“秋”“枫叶”“荻花”一一点出,这样一幅伤怀,萧索的秋夜送别图便跃然纸上,而诗人伤感忧郁的心情亦悉数浸染无遗。 第六句“别时茫茫江浸月”更加强了对开篇图景的描绘。茫茫江面上白雾霭霭,一轮湿月隐现在远处水平面上,南国湿湿的环境最易让伤感蔓延。诗人此刻正是处在这种情绪中,所触之景,都不免多情。
第二段最后—句”惟见江心秋月白”是指描写了琵琶女一曲终了后的寂静声,“东船西舫悄无言”——画外言沉寂——“惟见江心秋月白”婵娟也无言,正是天籁始休万籁色,让人不舍回味悠长,仿佛听者,无论是人、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七章 思想政治学科评价论.ppt VIP
- 2025江西南昌青山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df VIP
-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pdf VIP
- 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3全钒液流电池可靠性评价方法.pdf VIP
- [乐高LEGO 9686动力机械]第14课 摩天轮.pdf VIP
- 英语视听说4英语视听说IV教学大纲.pdf VIP
- 基根-《全球营销(第8版)》英文教辅-第4章.pptx VIP
- 基根-《全球营销(第8版)》英文教辅-第3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