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净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技术研究.pdf

低温等离子体净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技术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温等离子体净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技术研究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技术研究 摘要 我国有机挥发物(VOCs)的排放量与地区的工业发展程度呈现出一定的正 相关性。2008年我国的年排放总值约为2000万吨,其中包括浙江省在内有7个 省的年排放总量超过100万吨。在未来的几年,伴随GDP增长将保持在7-9% 的高水平,对有机化工产品的需求将更迫切,VOCs造成的污染也必将更为严重。 传统治理技术在处理大风量、低浓度VOCs时费用过高,开发新型的技术势在必 行。低温等离子技术具有可同时处理多种VOCs的优势,但要实现深度净化处理 仍遇到能耗高和副产物难以控制的双重困难。本文针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处 理VOCs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点及相应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了 VOCs净化反应引发机理、降解过程,副产物的成因和收集技术基础。 首先在新建的闭循环实验平台上比较了苯乙烯在正、负直流电晕下的净化过 程,旨在研究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供电方式的VOCs处理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负 电晕的伏安特性曲线受湿度和苯乙烯含量干扰较小。当臭氧产量约为80 ppm时, 正、负电晕所需的能量密度分别为约38J/L和200J几。对于负电压供电来说, 当能量密度为约280儿时,在相对湿度20%和72%的空气中放电,臭氧的产生 量分别为121 J/L时, ppm;对于正高压供电来说,当能量密度为约40 ppm和50 在相对湿度19%和72%的空气中放电,臭氧的产生量分别为106 ppm和12ppm。 苯乙烯的处理效率在67%附近时,苯乙醛副产物开始影响其净化效果。傅立叶红 外光谱和气相色谱的测量结果显示,空气放电降解苯乙烯的产物主要有苯甲醛、 苯乙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N20。 接着在闭循环实验平台上研究了新型AC/DC供电系统的放电特性,VOCs 净化效果、途径等问题。实验结果显示AC/DC电源的峰值功率和能量传输效率 分别可以达到53.6kW和87.3%,两者均与并联电容有密切关系。当等离子体能 nF的情 量密度在37J/L时,苯乙烯的处理效率在并联电容值C。=0nF和Ca=3.86 况下分别为约95%和74%。当能量密度在42儿时,苯乙烯的处理效率在重复 频率产30pps和户120pps的情况下分别为约93%和83%。苯和甲苯的净化过程 在任何湿度下均为一级反应动力学,苯乙烯的处理在高、低湿度下分别为一级反 应和零级反应动力学。在不同的气体成分中,臭氧的产量顺序依次为空气苯 甲苯苯乙烯。苯乙烯的净化过程主要是由苯环外的C=C键与O和OH自由基 ii{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技术研究 的反应引发的;甲苯的净化过程同时涉及到苯环的开环反应和环外一CH3的氧化 反应;而苯的净化主要由苯环的开环反应引起。苯乙烯、苯和甲苯的净化过程均 与氧气竞争O自由基,使得臭氧的产生量下降。苯乙烯在秒量级的净化过程中 大量消耗臭氧,而苯和甲苯几乎不消耗臭氧。无机产物N20、CO和C02的产量 均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多。 最后研究了固相副产物气溶胶的形成和收集过程。产生的气溶胶粒径主要分 布在28.384llln之间。当能量密度在27.32儿时,苯乙烯净化过程得到的气溶 胶个数浓度约9x105#/cm3,这个值是苯和甲苯净化过程的3-4倍。在成核和初 步成长过后,饱和荷电的气溶胶在等离子体系统中的主要行为是静电收集。傅立 叶红外谱图显示沉积在低压极板的气溶胶含有--COH和-COOH官能团。在处理 n/ll,55 nm和157 苯乙烯时,得到粒径28 nlTl,93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