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精品.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赵利 联系方式661940) 电子邮箱:zhaoli1023@126.com 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认识与自信训练 第三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法指导 第五章 大学生爱情心理与心理调试 第六章 大学生人格健全与性格重塑 第七章 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压力管理 第八章大学生网络心理与休闲指导 第九章大学生心理障碍与自我防治 第十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话题导入:老头子做的事情总是对的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什么是健康 1948年,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1989年,WHO在宣言里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十条具体健康标准 一是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二是积极乐观,心胸开阔,勇于承担责任; 三是情绪稳定,精神饱满,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六是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七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九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有神,眼睑不发炎; 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健康名言 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吴阶平) 健康是金。(1953年“世界卫生日”主题语) 健康是富人的幸福,穷人的财富。(美国哲学家欧文语) 钟南山的养生经 作息:不熬夜,晚上11:30睡,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 饮食:不挑食,不抽烟,不喝酒。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运动:再忙也在跑步机上跑上10分钟 心态:以前脾气不太好,现在更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提倡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三种快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简言之,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 关于心理健康的五种认识误区 误区一: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 误区二:只要心理不变态就是心理健康(人的心理分为三个区:白色区、灰色区和黑色区) 误区三:有心理问题的人是可笑的 误区四:去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 误区五: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我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的因素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 即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愉快的心情、共同进步的愿景、坚强的自信心、平静的心境与心态对于成败与否有很大关系。 心理健康者,可以充分发挥出人的巨大潜能,效果会事半功倍;反之,心理不健康,就有可能使潜能受到压抑,而只能事倍功半。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情绪较稳定;情绪表达符合社会要求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表现为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4、人格完整(人格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5、自我评价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正常(能恰当的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社会职能;和谐的人际交往;灵活的适应能力;没有非适应行为)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台湾学者曾文星、徐静(1987): (1)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抱有希望。 (2)关心家庭,喜欢有亲近的人。 (3)喜欢自己的工作,满意自己的成就。 (4)保持广泛的兴趣与活动。 (5)能发挥自己的潜在优点,也能利用机会。 (6)知道自己的短处,也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 (7)能接受失败、挫折,并且愿意面对困难、正视困难。 (8)能接受环境的变化,并适应之。 (9)时时充实自己,促进自我成长与成熟。 (10)会享受人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困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第三状态” 无为无聊、胆怯退缩、自卑逃避、封闭压抑、麻木迟钝(不会内疚、不懂感激)幼稚依赖、优柔寡断、虚荣矫饰、偏激固执、任性刁蛮、委屈感与牢骚、悔恨、犯罪感与自责、仇恨与敌意、自我失败主义,等等。 引自《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张玲 等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与成因 困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第三状态” 无为无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