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演讲稿袁隆平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doc

名人演讲稿袁隆平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人演讲稿袁隆平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名人演讲稿袁隆平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各位佳宾,各位朋友,非常兴奋出席文化讲坛。   我是学农的,一生从事水稻研究,我今天就向大家先容一下杂交水稻的情况。我毕生的愿看就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大家知道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有很多专家估算,到了2030年,全球必须比1995年多生产60%的稻谷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我们国家更是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到了202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必须多产10%,也就是1000亿斤粮食,才能满足需要。这是我们国家在2020年的目标,现在已把这个任务分给了我国主要的水稻和粮食产区。   给大家说一下甚么叫做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杂种上风来进步水稻的产量。大家知道杂种上风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微生物,大到人类,都有杂种上风现象,水稻也不例外。它有强大的杂种上风,表现在杂交的水稻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生命力强等等。(幻灯片上出现三个不同的水稻品种)你们看图片,左侧是母本品种,右侧是父本品种,中间的就是这两个的杂交品种,它穗子多,穗粒大。(幻灯片上出现杂交水稻根系照片)你们再看,这是杂交品种在地下的部份,根系也特别发达。(图片显示,像瀑布一样沉甸甸的水稻)你们猜猜看有多少斤? (问台下)你们不是学农的不知道,(全场笑)亩产900公斤以上。(台下发出一片惊奇声,掌声响起)   水稻有杂种上风,但是要利用这杂种上风非常困难,由于杂种上风只是第一代才有,第二代就没有了,因此每年必须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交种子用于生产。而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雄蕊雌蕊在一起,一颗谷子就是一朵花,只生产一粒子。用人工授粉生产杂交水稻是无济于事,由于一颗谷子一朵花,你要把雄蕊往掉,把另外一个品种的花粉授过来,这是不可能生产出大量的杂交水稻种子的。所以长时间以来水稻的杂种上风不能得到利用。我们就想了一种办法,把正常的水稻培养成一种母水稻,它的雄蕊退化了,主要是花粉退化了,没有受精能力,叫做雄性不育系,也叫做母水稻。 (幻灯片中出现花粉的图片)你看,正常水稻的花粉是圆形的,这是母水稻的花粉,是退化了的,我们就培养这类母水稻,它自己不能结实,完全靠外来的花粉授粉受精。用这类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就可以够大量 { 本.文,来.源,于.范,文.之,家.网,袁隆平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www.fwjia.com 】 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   生产杂交种子的田叫作制种田,(幻灯片中出现制种田图片)中间的就是母水稻,两边的是父本品种,用来提供花粉。大家看到,在田的两边有两个人正拿着绳索赶花粉,他们一拉父本的穗子,穗子一震动,就把花粉赶出来了,花粉就挪到母本水稻的柱头上,这样就可以够大量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我们花了9年的时间终究把雄性不育系培养成功了,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农民得到杂交种子都很兴奋。   像瀑布一样的水稻图片放出来时,孟加拉国农业部长第一个站起来鼓掌   我国的杂交水稻发展得很快。 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大面积利用,由于产量高,推广速度很快。   近几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有2.4-2.5亿亩左右,全国水稻有4.4-4.5亿亩,总面积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7%以上,总产量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65%。全国水稻的均匀产量是420公斤/亩,常规水稻是390公斤/亩,杂交水稻是480公斤/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赡养7000多万人口。   这里说一下超级杂交稻,所谓超级稻就是超高产的意思。为了满足新世纪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有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研究单位展开了水稻超高产研究,简称就是超级稻。最早是日本启动了超级稻研究,从1981年到1995年,日本提出在15年之内把水稻产量进步50%,也就是要从6-8吨/公顷进步到9-12吨/公顷。紧接着,1989年座落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也开始了超级稻的研究,它的目标是到2000年把水稻产量进步20%到25%,也就是从10吨/公顷进步到12-12.5吨/公顷。由于指标高、难度大、技术线路也很艰苦,这些目标都还没有实现,日本没有实现,国际水稻研究所也没有实现。   我国农业部为了满足新世纪对粮食的需求,在1996年制定了中国超级稻的计划。   当时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6年到2000年,要把水稻的亩产量进步20%,也就是要从原来的500多公斤/亩进步到700公斤/亩;第二阶段是从2001年到2005年,要把水稻产量进步到12吨/公顷,也就是800公斤/亩。这说的可不是一两亩地,而是百亩田的均匀产量,也不是一个百亩田,而是两个百亩田以上的示范片,连续两年的均匀产量。产了700公斤/亩就是第一期达标,产了800公斤/亩就是第二期达标。验收的进程很严格,是随机取样的。比如100亩地里,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