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硝化—反硝生物脱氮与反硝化聚磷基础研究.pdfVIP

短程硝化—反硝生物脱氮与反硝化聚磷基础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短程硝化—反硝生物脱氮与反硝化聚磷基础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生物脱氮与反硝化聚磷基础研究 专 业:环境工程 博士生:张小玲 指导教师:王志盈教授 摘 要 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而传统脱氮除磷工艺普遍存在工艺流程较长, 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等缺点。人们积极展开新型除磷脱氮理论及工艺的研究,其中短 程硝化一反硝化脱氮、反硝化聚磷以及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泥量和 占地面积等优点,受到广泛地关注。本文对附着生长式(生物紊动床)和悬浮生长式(SBR) 生物反应系统内的短程硝化一反硝化、悬浮生长式反应系统(SBR)内反硝化聚磷及同步 硝化反硝化进行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填充轻质载体的生物紊动床内,温度为25℃左右,pH为7.2~8.0,进水氨氮浓 短程硝化,亚硝酸积累率稳定在80%以上,氨氮去除率在90%以上。此时,亚硝酸菌的数量 比高溶解氧时增加约4倍,而硝酸菌的数量减少约40%,亚硝酸菌在生物膜上成为优势菌 群;导致氨氮和亚硝酸氮氧化速率严重不匹配,氨和亚硝酸氧化速率分别为1.5kgN/m3d 和O.02kgrq/m3·d。证实了低溶解氧下附着生长生物反应系统中短程硝化是通过生物膜上两 类硝化菌的竞争选择后促使两类菌的数量比例和活性发生了改变所致。 (2)在生物紊动床内有机物对低溶解氧下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溶解氧下异养菌和硝化菌之间也存在着动力学选择过程,硝化菌由于竞争不到氧,活性受 到影响,数量大大减少。 下,控制溶解浓度为O.3~0.5mg/L也能实现短程硝化。SBR周期内低、高溶解氧交替环境 是实现短程硝化的控制条件,合理的高溶解氧时间段是维持亚硝酸积累稳定性的保证,亚 硝酸的饱食—饥饿特性是该条件下短程硝化实现的生物学基础。游离氨对亚硝酸的积累起 到一定促进作用,实现短程硝化的温度和泥龄范围较大,在温度为21~30℃、泥龄为15~ 40d的范围内都可以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I尊士论文 (4)在SBR内研究了溶解氧和有机碳源的投加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低 溶解氧下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发生的机理应归结于微环境理论。有机碳源的投加方式对同步 硝化反硝化效果影响显著。当采用半连续碳源投加方式时,在迸水氨氮浓度为300mg/L、 投加COD总浓度为600mg/L的条件下TN去除率达到80%以上。 内进行基质及环境条件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速率随 的反硝化聚磷速率差别不大,而反硝化聚磷效果会因为硝酸盐残留而受到影响;在相同的 硝酸盐浓度下,反硝化聚磷效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缺氧段后维持一定的好氧时 段有利于反应器污泥的沉淀和反硝化聚磷效果的稳定。 (6)以亚硝酸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的诱导试验表明,污泥经过驯化诱导是可以以 亚硝酸为电子受体聚磷的,亚硝酸的投加方式对反硝化聚磷菌的诱导时间和最终的聚磷效 果影响很大。采用连续投加亚硝酸方式时,经过23天的驯化培养,缺氧段最大聚磷速率达 到10.44mgP值SS.h。 养过程、理化特性及颗粒污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的形成是COD pm,颗 负荷、水流剪力、HRT以及沉淀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颗粒粒径范围为50~900 kgN/m3d和O.06kgP/m3-d。 关键词:短程硝化~反硝化反硝化聚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附着生长式生物反应系统 悬浮生长式生物反应系统 低溶解氧 生物紊动床SBR 论文类型:应用基础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of Fundamental short-cut study biologicalremovaland removal n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