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弈论原理精品.ppt
(1)非完全竞争(移动与联通的竞争、中石油与中石化) (2)外在性(雾霾天气、水污染) (3)公共产品(基础教育、城市基础设施、国防建设) (4)逆向选择问题(旧车买卖、买卖保险) (5)道德风险问题(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 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的问题。传统经济学很难用均衡理论进行解释,它更多依赖于博弈论进行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火枪手的故事与孙刘联盟 假设三个火枪手相约决斗, 谁能生存下来谁就是最终的赢家。甲的命中率为80%, 乙的命中率为60%, 丙的命中率为40%。 你认为谁生存下来的几率最大呢?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在枪手博弈中, 乙是甲的头号敌人, 因此甲一定会首先攻击乙。而对于乙来讲,甲同样是他的头号敌人, 他不可能首先去对付丙, 所以不会有子弹射向丙, 他生存下来的概率为100%, 甲的生存概率是40%* 60% = 24%, 乙生存的概率是100% - 80% = 20%。 乙与丙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甲, 在表面上双方达成了一种同盟的关系。但这种同盟是极不稳固的, 由于甲一定会攻击乙, 所以乙是这个同盟的忠实执行者, 而丙没有来自甲和乙两方面的压力, 只要有利可图他便随时可能退出同盟。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三个枪手决斗的博弈揭示了一个道理: 在一个弱者、次强者、强者的三方对决中, 如果次强者水平较高, 则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强者和强者之间的争斗, 而自己就袖手旁观坐收渔人之利; 如果次强者水平较低, 那么弱者为了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就应当首先帮助次强者一起对付强者。否则, 次强者难以对强者构成足够的威胁, 那么弱者也将难以自保。这就是弱者在夹缝中的生存之道。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但是, 对于弱者刘备而言, 若能够与次强者孙权联盟对抗强者曹操, 那么将曹操灭掉是否就是最佳选择呢? 非也! 可以想象, 当刘备与孙权一起灭掉曹操, 那么接下来的历史很可能就是孙权灭掉刘备。所以, 弱者总有动力去维持一个稳定三角形结构: 与次强者联盟, 但是却并不愿真正消灭强者。 赤壁之战胜利并不能保证曹操势力瓦解。由于曹操这一威胁长期存在, 孙权和刘备就有长期合作的必要。基于这一点孙、刘两家继续联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赤壁之战后三分雏形出现, 曹操无力南下只得静观其变, 孙权刘备只有联合才能抵挡曹操, 三方形成了一种均衡, 理性的各方在他人不改变策略情况下其现有策略是最优的, 谁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都要付出大的代价, 这就是一个纳什均衡的体现, 其均衡点就是战后三方均采取和平共处政策。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2、曹操败走华容道 背景:曹操在赤壁大战中一败涂地, 率残兵败将向许都方向逃。窜。诸葛亮在曹操溃逃的路上布置了三重防范: 第一批拦截大军是赵云率领的, 第二批拦截大军是张飞带队的, 第三批是关羽率部伏击。诸葛亮要求赵云和张飞的主要任务是放火骚扰,真正捉曹操的任务落在了关羽身上。后来在华容道上, 关羽念旧情而放掉了曹操。 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重义气, 必然放走曹操, 为何还要将捉曹操的任务交给关羽? 诸葛亮的目的何在?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这是一个零和博弈, 它没有纳什均衡点。零和博弈是指双方的得益之和为零,一方所得增加,另一方所得便减少。在博弈中,双方无法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 而只能进行猜测。 曹操要选择走诸葛亮的军队不在的路, 这是他的最优选择结果。而诸葛亮的最优结果是埋伏在曹操要走的路上。诸葛亮制造埋伏在大路的假象,其实则派关羽埋伏在小路。这里是谁能真正猜到对方的策略, 谁就是赢家。诸葛亮胜曹操一筹。这个博弈的结果是:曹操选择了走华容道,结果被抓;关羽在华容道守候,抓住了曹操。 曹操为何进了孔明的圈套呢?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3、空城计的博弈解读 空城计, 大家耳熟能详。但现在很多学者对这一故事的真实性有争议,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认为! 这个故事不是事实, 也不符合逻辑。认为空城计不是事实, 主要理由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以司马懿卓越的军事才能不至于看不出空城计;其二,司马懿即使不敢攻城, 也完全可以派出一个小分队搞火力侦察, 探明虚实再作决断。这样即使孔明真的设下了埋伏, 他的损失也不大;如果没有埋伏, 就可以进攻活捉孔明。其三,以双方兵力的悬殊, 司马懿完全可以围而不攻, 围他三天,不至于掉头就走。 你认为是这样吗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而从博弈分析的角度来看, 并非司马懿不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