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铁工业的现状发展与技术创新讲义
中国金属学会 翁宇庆 内 容 一、钢铁工业的现状及近几年的主要成果 二、 钢铁工业技术创新主要特点的探讨 三、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分析 钢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材消费国 钢产量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 进出口量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钢材进口国 结构调整、政府支持和企业努力,使钢铁工业效益开始恢复性增加。 二、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近几年的主要成果 世界主要钢铁企业研发投入比较(1999年) 国家经贸委统计1990~2000年 仅连铸、喷煤、小型连轧、综合节能四项共性技术应用,优化技术经济指标就降低成本480亿元。占同期行业成本降低总额的63%。 连铸和小型连轧国产化技术水平提高,分别降低单位投资成本54%和50%。 10年投资钢铁工业4006亿元,技改占80%,新建仅20%,新增能力8200万吨,4800元/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55% 从世界范围和中国的实践可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不但优化了工艺流程和技经指标,吨钢能力投资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大大提高了行业竞争能力。 科技进步使技改投资费用明显下降 转炉利用系数提高,增加炼钢能力3046万吨/年,节省100吨级转炉34座建设费用76亿元 高炉利用系数提高,少建1200M3级高炉26座,节约投资115亿元。 喷煤比提高,节焦712万吨,少建50孔6米焦炉14座,节约投资23亿元 近终形连铸连轧技术成功开发应用,迅速发展 新一代钢铁材料理论和应用实践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品种国内研发、生产成功(X70,680MPa船板,航天、核级高洁净钢,汽车用IF钢,双相钢,TRIP钢,国防军工用特殊钢等) 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控制技术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 炼钢在高效化、大型化、精炼比提高等方面取得进展 转炉利用系数居国际领先地位:≤30t转炉利用系数>50t/t.d 电炉大型化:电炉总数由1561台(1990年)减少为179台(2000年),但产量从1402万t(1990年)提高到2020万t(2000年)。 铁水预处理比由3.1%(1990年)、精炼比由2.8%提高到25%以上(2001年)。 自动控制技术(终点温度/ΔC%命中率)、高精度检测分析(痕量分析)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炼钢节能(煤气回收、负能炼钢、电炉废钢预热),排放物无害化、资源化(固体渣基本回收)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效连铸技术普遍应用 薄板坯连铸连轧紧凑流程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到2005年总能力将达到1300万吨/年以上,占世界1/4,单位生产线产量迅速达到同类生产线饱和水平,品种优化和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问题探讨(续) 高效连铸的发展重点还有分歧。 中速磨代替球磨,提高煤粉制造能力,降低噪音和电耗,简化流程,降低投资和成本;三级收粉改一级;间接喷煤改直喷;多管喷吹改单管喷吹;开发了分配器等8项专有技术。 24座高炉寿命达8~10年,最高14年。 逐步开发和采用陶瓷杯、自焙碳砖、铝碳砖、冷却壁水质净化、在线喷补、压补等长寿技术。 目标为不中修炉龄15年,最高20年。 需加大喷煤高炉覆盖面,提高喷煤量,研究各企业的极限喷煤量和合理富氧率。 对冷却壁,在线喷补,耐材发展方向看法不一致,有待探讨。 高炉技术必须与环保同步发展 已形成30万吨/年(120×120mm/8 ~ 12m)、60~80万吨/年(150×150mm/14 ~ 16m)生产线的技术集成; 同类设备与生产线投资为引进的65%; 2001年小型连轧比达54.58%,高线比为60%; 小型连轧和高速线材轧机已成为棒线材生产主流设备; 无头/半无头轧制技术已在唐钢、邢台、涟源、八一开始试生产/生产,逐步成熟化。切分轧制技术正在推广; 蓄热式加热炉正在棒线材轧制中推广应用。 还有相当数量的横列式轧机,特钢界有争论; 生产优质钢材的工艺制度与装备优化技术仍需研发(强力轧制、超细晶钢轧制); 轧制速度、装备水平、生产效率与产量水平与国际先进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单体工序、设备节能向系统节能发展 采用有效节能技术,全面改进工艺装备,二次资源综合利用(TRT、CDQ、蓄热式加热、汽化冷却等) 能源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与环保管理一体化 三、钢铁工业技术创新主要特点的探讨 由单体创新向单元创新,系统创新方向发展; 前沿技术与传统工艺优化技术结合,实现流程变革优化逐渐成为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主流; 主流程工序技术创新与辅助工序、相关工序技术创新结合更加紧密,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技术创新成果的运用,已成为淘汰落后、变革管理体制最重要的动力; 钢铁工业技术创新改变了钢铁工程科学的结构与重点。 新一代钢铁材料的研发丰富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使钢铁材料逐步发展成为先进结构材料。 四、近几年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动向分析 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