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EMS花粉变创造玉米新种质及其突变体鉴定方法的研究.pdf
摘 要
methane
sulfonate
本研究利用含有甲基磺酸乙酯(ethyl EMS)的石蜡油处
理成熟的玉米花粉,结合对M1、M2代突变体的观察、选择和鉴定,对EMS一石
蜡油花粉诱变创造玉米新种质及其突变体的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在M1
代8个和M2代2个自交系材料中共得到25种突变类型,其中M2代不仅突变
率高,而且突变谱广,出现了迄今为止玉米遗传研究所积累的包括苗期、成株
期和籽粒性状在内的主要单基因突变类型,尤其是节间缩短突变体、无叶舌突
变体、窄叶、短叶、早熟、白胚乳等突变体为玉米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种质
资源。j,一一
研究表明,新鲜的玉米花粉在液体石蜡油中储藏1.5小时对其萌发率基本
上无影响。随EIdS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提高,离体花粉萌发率与M1
结实率均呈降低趋势,两者呈显著J下相关(r=O.98)。通过花粉离体萌发率的
观察,确定多数材料大田适宜处理浓度为1.1×10。研究还发现M1代产生了
严重的生理损伤,表现为~f1结实率低、出苗率低、出苗势弱、成株率下降、
成熟期推迟、育性降低。Ml和M2代苗期变异以叶绿素缺失引起的叶色变异为
主,成株期以结构变异占多数。M1成株期雄穗育性对EMS处理最敏感,而M2
成株期则以叶结构突变为主。并且,不同基因型材料对EMS处理的敏感性不同。
在同一处理浓度下,不同材料的突变率和突变谱存在显著的差别。,…r
本试验还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种子清蛋白成分进行了分
析,发现突变体的清蛋白谱带产生了变化。这表明突变体不但在形态上产生了
变异,而且确实在遗传组成上发生了变异。同时也表明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技术分析种子清蛋白成分是筛选和鉴定突变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p/
, 、/
关键词:玉米kZea L.甄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花粉;种质资源;
mays
刖 青
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对种质材料选择『F确与否往
往决定育种的成败。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种
质贫乏,遗传基础日趋狭窄,缺乏有突破性的后备品种”2’5“。采用常规育种
中回交改良的方法来克服某个新品种或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缺点,不仅时间长,
而且很难完全排除供体系的残余种质,造成长相似是而非,配合力下降,很
难育出理想的品种,尤其是特用玉米和具有特殊性状的新种质,采用常规方
法更难获得。因此,开拓一种快速、简捷的方法进行种质资源改良、创新,
在玉米育种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化学诱变产生突变体是创造新种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诱变是用
化学诱变剂处理作物的植株、种子、花粉、花药、合子或单细胞培养物等,
以引起碱基置换、染色体断裂、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等生物学效应,使后代
产生变异,并对突变体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口7I。
1.化学诱变发展简史
发现了化学物质能提高果蝇及某些微生物的突变率。Cehlerc(1943)利用乙
基尿烷和三氯化铝处理月见草、桃叶风铃草等植物,首先观察到这些化合物能
诱发染色体畸变““。之后,化学药剂的诱变作用引起了育种家的兴趣。Gusafsson
(1948)用芥子气处理大麦,获得突变体””。Nilian用硫酸二乙酯处理大麦
种子,育成高产、矮杆、抗倒伏的品种“Luther”””。1960年,前苏联化学遗
传研究所率先开展化学诱变育种研究““1,随后这种方法在世界上得到推广,
先后育成不少新品种,并且品种数目仍在逐年增加。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
1970年以前用化学诱变方法育成的作物品种只有1个,到1978年增至11个,
1990年已达到106个“”,涉及禾谷类、豆类、园艺类等38种作物。
我国开展化学诱变研究工作较晚,处理的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等,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十几年来在化学
诱变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们提出的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配子或尚未分裂的
合子细胞的方法,对于提高突变率和扩大突变谱有一定的理论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冷冻对文蛤和波巴非蛤食品品质影响及改善的比较研究.pdf
- 冷冻干燥技术生直投型酸奶发酵剂的研究.pdf
- 冷冻干燥方便面研制.pdf
- 冷冻草莓汁异味分鉴别与控制技术研究.pdf
- 冷却牛肉假单胞生长动力学模型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pdf
- 冷却猪肉微生物保鲜剂分离、鉴定及保鲜效果的初步研究.pdf
- 冷却碎羊肉的重与护色研究.pdf
- 冷却除湿理论研及节能型自控除湿设备研制.pdf
- 冷暖季型草坪草混播研究.pdf
- 冷水易溶花椒油胶囊的制备技术研究.pdf
- 利用ISSR分标记分析甘蔗及其近缘属植物的遗传相似性和关系.pdf
- 利用RAPD分标记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和鉴定.pdf
- 利用RAPD和FLP评价小豆栽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pdf
- 利用RAPD标技术进行春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pdf
- 利用RHL群体细定位一个控制水稻谷壳硅含量的QTL.pdf
- 利用RILs群对水稻正季和再生季重要农艺性状的QTL比较分析.pdf
- 利用RIL群体位玉米苗期根系QTL的研究.pdf
- 利用RIL群体究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相关分析.pdf
- 利用RIL群体行小麦蛋白质含量和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pdf
- 利用sb401pta基因同时改良水稻的蛋白质品质和抗虫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