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九龙江流域氮的汇过程及其机制
摘 要
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活化氮的大量输入使得生态系统氮
“超载”,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寻求减少氮的排放以
缓解环境压力的对策。因此,从机制上对九龙江流域氮的源汇及其过程进行系
统的试验研究,对于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
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在 GIS 技术支持下,综合运用现场定位试验、模
型模拟、同位素示踪及故障树风险评价等多种研究手段与方法,揭示了流域氮
的大气沉降、地表径流、淋失、反硝化和氨挥发等输入输出过程及其机制,建
立了不同尺度流域氮的收支模式,并针对性提出氮流失的控制对策建议。主要
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大气氮沉降强度、时空分布和来源。九龙江流域大气氮沉降通量为
2
14.9 kg N/(hm ·y),其中干沉降占 34%,湿沉降占 66% ;受氮的排放状况和气象
条件影响,约 80%的大气氮沉降发生在春夏两季。干沉降中铵氮、硝氮与有机
氮分别占 31% 、24% 和 45% 。干沉降量在下游及河口地区较大(7.0 kg
2 2
N/(hm ·y)),并向上游方向递减(4.0 kg N/(hm ·y))。湿沉降(雨水)氮浓度平
均 2.79±1.79 mg N/L ,铵氮、硝氮与有机氮分别占 39%、25%和 36% 。雨水氮浓
度随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较小。大气氮沉
降中以铵态氮为主,这与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引起的氨挥发强烈有关,而雨水
硝态氮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活动。
第二,氮的地表径流输出过程及机制。流域氮的地表径流输出主要受降雨、
径流、土地利用和施肥状况的多重控制。九龙江向厦门海域输送无机氮 10.75 kg
2
N/(hm ·y),春夏秋季流量大(占全年 89% ),氮输出占全年的 90% 。五川小流
2
域地表径流氮输出总负荷为 67.10 kg N/(hm ·y),基流与降雨径流分别占25%和
75% ;春夏两季(3–8 月)处于作物生长季节,人为氮的输入量大,降雨集中,
氮的地表径流输出占全年的 85%。基流氮的输出与水量、水质密切相关,但水
量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随着上游向下游方向农业用地比例的增加,基流氮浓
度递增。各类典型小流域氮的降雨径流输出与农业用地比例呈正相关。地表水
硝态氮主要来源于无机化肥,以及有机肥的季节性施用。
i
第三,氮的淋失过程及机制。五川小流域氮淋失主要与施肥量和地下水文
2 2
状况有关,不同土地利用下硝氮淋失量从 11.07 kg N/(hm ·y)到 65.17 kg N/(hm ·y)
不等。春季施肥强度大、冬季枯水期地下水较低是氮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pH5
的酸性土壤带正电荷致使铵氮更易向下淋洗造成“富集”,氮淋失以铵氮为主
(约占40% )。氮淋失在降雨密集的4–9 月较为严重。五川小流域总氮淋失量为
2
27.5 kg N/(hm ·y),占氮总输入量的 9% 。
第四,流域土壤反硝化与氨挥发。土壤氮含量、气温及水分含量对土壤反
硝化速率影响较大。五川小流域与九龙江流域反硝化通量分别为 10.6 kg
2 2 2
N/(hm ·y) 、7.7 kg N/(hm ·y) ;氨挥发通量分别为 123 kg N/(hm ·y) 、51.1 kg
2
N/(hm ·y),化肥施用与畜禽养殖是该地区氨挥发的主要来源,分别占50%和39% 。
第五,流域氮收支。在五川小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化肥与饲料是主要输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