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一)解析版教案
龙猫 2015年10月8日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造“天灾”:太空垃圾何去何从
曾华锋、石海明、陈海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人们使用的手机报废被丢弃后,就成了生活垃圾。卫星亦是如此,当其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后,就成了无用的太空垃圾。当然,除了报废的卫星之外,太空垃圾还包括发射时火箭脱落的碎片、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外出作业时丢弃的工具、以及卫星肢解或相撞产生的太空碎片等。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数量的递增性及危害的跨域性,太空垃圾俨然已演变成为一个全球话题。
截至2011年7月,在美国空间监测网(SSN)公布的太空碎片编目中,比拳头还大的太空垃圾就有16094个。其中,俄罗斯和美国以太空垃圾制造大国位居榜首,分别拥有6075和4867块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上述太空垃圾多集中在轨道高度小于2000千米的低轨上,形成了一定的垃圾带。如何消除这一太空垃圾公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航天大国颇感棘手的挑战。
由于太空垃圾所处的独特位置,其相应的处理自然需要国际跨域协调机制。为此,早在1993年,全球就成立了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作为唯一的专门从事太空碎片处理的国际组织,目前共有11个成员国或区域组织参加。2005年,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科技小组又以IADC技术文件为基础,起草了《空间碎片减缓指南》,并于2007年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
虽然存有上述组织及文件,但太空垃圾的应对问题依然是个国际难题。而所有那些高速运行的太空垃圾,对正常工作的航天器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1D×),主要表现为碎片撞击损坏航天器及坠落地面伤人两种情况。
就第一种情况而言,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太空物体,如同行驶在不同高速路上的汽车一样,如果轨道相交,自然会产生剧烈碰撞,并引发灾难性后果。(2B×)如在2009年2月10日,美国的“铱星-33”在轨通信卫星和俄罗斯“宇宙-2251”废弃军用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790公里高度处相撞,瞬间即产生了2100多块碎片。这些太空碎片在不同的轨道上,以每秒钟6至7千米左右的速度高速运行。如果撞上正常工作的航天器,轻则留下深深的伤痕,重则彻底破坏卫星的结构并最终导致其报废失效。如此说,绝非杞人忧天。就在2010年12月,美国“X-37B”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完成为期7个月的任务返回后,人们即发现其身上留有7处与太空碎片相碰撞的痕迹,幸而没有造成致命伤害。
就第二种情况而言,太空碎片进入大气层后,就像流星一样,大部分会被直接烧毁。但是,如果太空垃圾的体积较大,或由于材料特殊,这些残留物就会坠落到地面,以非常直接的形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安全。今年9、10月间相继发生的美、德废弃卫星撞地球事件,正是这种情况的现实版本。
在航天器防护技术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于空间站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防护太空垃圾危害的客观需要,各航天大国开始全面发展和建设地面超高速碰撞(HVI)模拟实验设施。旨在通过地面高速/超高速碰撞模拟实验,研究不同航天材料及防护构型,在不同速度、尺寸、形状和材质太空垃圾碰撞下的成坑、穿孔、弹道极限和二次碎片云等特性及效应,为高性能先进防护材料研制及防护构型设计提供支撑数据。在空间监测技术方面,目前世界航天大国的监测方式主要为地基监测和天基监测两种,除利用传统的天体观测望远镜设备外,主要借助于现代相控阵雷达组成的监测网。
显然,就上述各国开发的航天器防护技术与空间监测技术,我们即可发现,它们皆具有军民两用属性,既可以充当缉捕太空垃圾公害的“技术警察”,也可以扮演诱发太空军备竞赛的“技术帮凶”。有时,这两者本身就是合而为一的。如美国的空间碎片监测网本身就是由海军和空军的监测系统全面负责,其中空军的AN/FPS85相控阵探测雷达,早年建成时的用途是探测海上发射的弹道导弹,而今已成为空间监测的专用设备,每天可以探测10000个物体,可以同时跟踪200个近地目标。
当然,除了必要的航天器防护及空间监测之外,为彻底解决太空垃圾问题,各国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开发各种太空垃圾清除技术。(3D×)如现在执行正常任务的卫星,都设计了任务结束后的离轨程序——预留燃料将卫星机动至更高的无用轨道上,或者降低轨道使其进入大气层到指定区域销毁。
答案:
1.D:太空垃圾给正常工作的航天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或威胁,所以其多集中在轨道高度小于2000千米的低轨上。(因果关系错误)
2.B: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太空物体,如同行驶在不同高速路上的汽车一样,由于速度超高,因此极容易出现碰撞,从而引发灾难性后果。(这个属强加因果,根据文章内容,“轨道相交”应该是碰撞的原因,也是灾难性后果出现的原因。)
3.D:为应对太空垃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