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环氧改性有机硅的制备及在真丝织物上的抗皱整理应用.pdf

端环氧改性有机硅的制备及在真丝织物上的抗皱整理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摘 要 为降低抗皱整理真丝织物强力损伤,本文首先合成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抗皱整理 剂,并应用于真丝织物的抗皱整理。经其整理后的真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湿态抗皱性能以及 较高的断裂强力保留率。但是,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属疏水性物质,配制整理液时需要 加大量乳化剂乳化,且整理时存在整理剂用量大,整理织物亲水性下降等问题;为降低整 理剂用量,且整理不影响织物亲水性,本文又合成了具有表面活性的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 硅氧烷,将其应用于真丝织物抗皱整理,整理剂可自乳化,且能够通过表面活性作用于表 面富集而吸附于纤维上,提高整理时整理剂用量有效性。经其整理后的织物在获得良好的 干态抗皱性能的同时亲水,能够较好地保留真丝织物吸湿、吸水舒适性,但湿弹不够理想; 为进一步提高真丝织物的干、湿态抗皱性能,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疏水性的环氧 基封端型聚硅氧烷整理剂与亲水性的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整理剂加以复配,并应用 于真丝织物抗皱整理。具体研究内容及其结果如下: 第一部分: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以端含氢硅油和烯丙基缩水 1 甘油醚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采用 FT-IR 、H-NMR 和GPC 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双键转化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条 件,并验证其适用性。合成工艺优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60 ppm ,反应温度为85 ℃,反 应时间为3 h 。该合成工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反应的双键转化率均可达到87 %以上,且 1 FT-IR 、H-NMR 和GPC 证实了产物为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将其应用于真丝织物抗皱 整理,研究了抗皱整理剂乳液粒径和聚硅氧烷链段的摩尔质量对整理真丝织物性能的影 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径小,整理织物折皱回复角大;随着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 加,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先增后减,当聚硅氧烷链段的摩尔质量为 1200 g/mol 时,干、 湿折皱回复角最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抗皱整理工艺条件对真丝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影 响,其整理工艺优化条件为:整理剂乳液用量为60 g/L,催化剂Na S O 用量为4 g/L,焙 2 2 3 烘温度为130 ℃,整理时间为5 min 。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真丝织物具有良好的干、湿 态(尤其湿态)抗皱性能和耐洗性。与其他真丝常用抗皱整理剂相比,用环氧基封端型聚 硅氧烷整理的真丝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力保留率,且不泛黄,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抗皱整理剂。 第二部分: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采用端含氢硅油和烯丙 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环氧基醚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 I 万方数据 1 烷,采用FT-IR 、H-NMR 和GPC 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双键转化率 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并验证其适用性。合成工艺优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40 ppm ,反应温度为75 ℃,反应时间为3.5 h ,溶剂用量为30 % 。该合成工艺具有较好的适 1 用性,反应的双键转化率均可达到82 %以上,且FT-IR 、H-NMR 和GPC 证实了产物为 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将其应用于真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了聚硅氧烷链摩尔质量 对整理剂表面活性及整理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剂具有表面活性功能,且 随着聚硅氧烷链长的增加,整理剂的表面饱和吸附量逐渐下降,当抗皱整理剂中聚硅氧烷 链段的摩尔质量为726

文档评论(0)

bht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