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doc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编号:0014219 学时:5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编者姓名:彭玉平 职称:教授 主审姓名:吴承学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区分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精华和糟粕,并把批评史研究和文学史研究结合起来,把古代文论和古代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互相印证,加深理解。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大体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内容,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批评家和文学观点有比较深入的体会。同时让同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色和价值,加深对祖国文学遗产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8学时) 第一节 批评观念的萌芽 《诗经》的文学观念。《诗经》作者自述诗旨:美刺与言志。表明古人对文学社会作用的初步认识。《尚书·尧典》“诗言志”说,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概括表述了诗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这一特征。 第二节 儒家的文学思想 儒家文学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政治、伦理思想密切相关。他们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必须为教化服务。其理论对后世产生过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儒家文学思想在长期的封建时代里占统治地位。 孔子把“文学”修养作为其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诗歌有“兴、观、群、怨”等作用,赞美《诗三百》是“思无邪”,并提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艺术理想,其论文首先重“质”,重“善”但也不轻视“文”,不否定“美”。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他的理论把道德修养和文学批评、创作联系起来,提出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等主张,其理论重视主体修养和批评方法。 荀子强调诗与乐的社会内容与教化作用。其理论是后世明道、圣征、宗经观点的先驱。 第三节 道家的文学思想 道家对文化艺术都持激烈的否定态度,但是他们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对于“道”的讨论和“言意之辩”,却被后世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对于古代文学创作和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老子倡无为而治,“绝圣弃智”,“见素抱朴”,反对文与音乐、艺术,反对言辞辩说,提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之说,与儒家文学文学思想有很大的差异。 庄子的“言不尽意”的理论有偏激之处,但也促使人们从文学的内部去考察言与意的复杂关系。庄子主张自然无为,反对文化学术,有其错误一面,但后人受其影响,使“自然”成为一种审美理想。 第四节 墨家和法家的文学思想 墨子的文学思想代表了当时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他倡导的“非乐”论包含着对统治者奢侈生活的批判,但同时又是从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功利观点来否定文艺的。 韩非子继承商鞅,强调耕战的重要性,认为文学有妨耕战,“以文害用”,主张禁绝排斥与墨家不同,其对文学的否定,是站在统治者功利立场上的。 第二章 汉代的文学批评(4学时) 第一节 诗大序 《诗大序》概括了先秦时代儒家对于诗乐的若干重要认识,同时又有补充和发展,构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反映了一些儒家诗论的重要原则。《诗大序》从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念来解释诗歌的本质和起源,并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特征。《诗大序》更明白地提出文学为政教服务的任务,反映了时代的气氛。《诗大序》对风、雅、比、兴、雅、颂“六义”的总结,是古代诗学的重要部分,《诗大序》对诗歌艺术风格提出“主文谲谏”的要求,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一致。《诗大序》对“变风变雅”作品的产生的原因作了解释。 第二节 司马迁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体现了敢于抗争、敢于批判现实的精神,也涉及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创作心理与条件的一些问题。对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工”的影响。“发愤著书”说揭示了在封建社会文学创作史上的普遍现象。司马迁论屈原作品,虽受刘安影响,但更深刻、更全面指出屈原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特点和价值。司马迁对辞赋作品与作家的评价也较公允。 第三节 扬雄 扬雄主张明道、征圣、宗经,是儒家思想在汉代占统治地位的反映。扬雄虽也推重屈原作品,但不满其斗争精神。他认为赋的描写“劝百讽一”,对汉赋的“淫丽”提出批判,他一方面认为《史记》秉笔直录,但又批评《史记》杂而好奇。 第三章 魏晋的文学批评(3学时)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倡“文以气为主”之说,标志着文学的个性风格论的形成。曹丕提出八体文章的四种风格类型,奠定了文体风格学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