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析技术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分析技术论文.doc

土壤学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探究玉米和大豆轮作对东北玉米带土壤质地的影响 课题来源:自选 设计班级:2009级资源环境科学二班 设计人员:涛哥 设计日期:2011年11月15日 指导老师:XXX 一、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 目的与意义:土壤团聚体具有水稳性、力稳性和多孔性,其数量是评定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玉米和大豆轮作的研究,来探索该法对土壤质地的影响,进而可以分析轮作的合理性,以此可以为轮作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几年,各地轮作生产众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产不少,黑土地上玉米- 大豆轮作可获得比玉米连作高30% 的经济效益,。也曾有人研究过轮作的合理性,以及轮作对表层土壤碳管理指数、对土壤_根区微生物及作物产量、对黑土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但轮作对土壤质地有何影响,却很少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晶,沈禹颖,南志标等.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 小麦- 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及表层土壤碳管理指数的影响.草业学报,2010,19(1):75-93. [2] 张晓平,李文凤,梁爱珍等 中层黑土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和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4): 858- 864. [3] 张广娜, 陈利军, 陈振等 大豆轮作与连作对黑钙土酶活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大豆科学,2008,27(5): 795-800. [4] 范如芹,梁爱珍,杨学明,张晓平等 耕作与轮作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 土壤学报,2011,48(4):788-796. 二、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通过分别研究种大豆和种玉米的土壤中团聚体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轮作的合理性。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植物设计 我们选用玉米、大豆作为实验植物,有以下几点理由: 1)、玉米大豆易得到,容易种植,在科研工作中被广泛利用。 2)、玉米,大豆在东北广泛种植,种植的实验条件易获得。 2、实验专业设计 选用玉米、大豆作为实验植物,在合理耕作下轮作;试验3年;分析土壤结构、各团粒在总土壤中占有的百分比等实验指标。 3、实验统计设计: 统计数据收集: 表1 干筛法测定各土壤中各粒级所含百分数 5mm 5-3mm 3-2mm 2-1mm 1-0,25mm 0.25mm 种植前 种玉米 种大豆 轮作时 表2 湿筛法测定各土壤中各粒级所含百分数 5mm 5-3mm 3-2mm 2-1mm 1-0,25 0.25mm 种植前 种玉米 种大豆 轮作时 (5)统计数据处理: 各级团聚体占风干土重的百分数 = 各级团聚体的风干土重 *100 / 土样的风干土重 各级团聚体占总团聚体的% = 各级团聚体的 % *100 / 总团聚体的% 总团聚体占土样的% = 总团聚体 *100 / 风干土重 团聚体总量的% = 各团聚体% 之和 4、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路线 取土方法: 试验田示意图如下: 分别按图示,在各个标点出各取土500g,取后混合均匀,风干后,收好备用 实验技术方法 1.干筛法 详见《土壤分析技术》2页 2.湿筛法 详见《土壤分析技术》2页 注: 各级团聚体占风干土重百分数=各级团聚体的风干重*100/土样的风干重 三、完成实验的条件 1、仪器设备情况:本实验采用土壤分析实验室常用设备,具体如下:干筛,湿筛,电子天平,铝盒,干燥器等 2、实验植物情况:适量的农用玉米大豆种子 外界支持:需要长4m,宽3m的玉米农用地2块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