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院县合作,打造生态农业“新样板”
走进位于西平县环城乡道庄村的河南丰润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润公司)的双孢菇生产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菇棚便映入记者眼帘。村民有的在晾晒玉米芯子做食用菌的下脚料,有的抬着一筐筐雪白鲜嫩的双孢菇从菇棚走出,看着这些大小均匀、洁白可爱的菇花,他们笑得很开心。
丰润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集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康源春等的技术指导,在道庄村党支部书记、丰润公司董事长康志远的引导下,这家企业快速成长为豫南地区知名的双孢菇标准化示范基地,道庄村也走出了一条依托双孢菇生产快速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牛粪秸秆寻商机
改革开放以来,道庄村少数人靠经商富裕起来,而大多数村民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除去生活开支所剩无几;还有部分农户致富没门路,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02年,33岁的村民康志远外出寻求致富经,河南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康源春告诉康志远,利用麦秸和牛粪生产双孢菇是一项好的致富项目。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植物肉”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深受市场青睐。康源春的一席话使得康志远下定决心发展双孢菇,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听说康志远有致富项目,村民们都很感兴趣,但听说是没人要的秸秆,就有点不理解。一位村民说,“以前秸秆都当成柴火烧了,现在能卖钱就全部卖给他了,100斤卖10多元,我们挺高兴的,就是不知道他要这些秸秆干啥。”
2003年,康志远请了当地几十个村民去帮工,大家这才知道他要种植双孢菇。思维敏捷、眼光独到的他率先投资9万元,建起两座高标准、平房结构的大菇房。接着,村委会副主任、妇联主任也各自投资建起两座大菇房。当年12月,他们种的双孢菇上市了,收益不错,村民们眼馋得不得了。
村民们说:“双孢菇一斤卖到3元,比种菜收入高多了,现在我们村种双孢菇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大棚一年下来能赚五六万元呢。”
“产业发展快,要有龙头带。”在丰润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带动下,西平县目前已形成以道庄村为中心,辐射10多个乡镇的双孢菇、草菇种植基地,技术服务发展到了周边漯河、上蔡等地。
康源春指导种植户:“只要将温度控制好,并从源头防治病虫害,就可以稳定蘑菇的质量和产量。以往是冬春种植销售双孢菇,现在改为夏秋种植,错开了双孢菇销售的时间,效益自然就提高了。”
为增加双孢菇的附加值,叫响“道庄牌”双孢菇品牌,康志远建起了食用菌精加工厂,用新鲜双孢菇做盐渍菇和罐头,边角废料做酱油。他说,深加工做好了,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菇农的利益。
合作共赢拓市场
在河南省农科院的全程技术指导下,丰润公司以双孢菇种植开发和深加工为主导,坚持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成立了道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菇农开展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原材料和菇产品购销等一条龙服务,菇农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还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
“现在,我们种的双孢菇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呢。”康志远自豪地说。为畅通销售渠道,丰润公司先后与漯河双汇集团、西安外贸进出口公司、安徽阜阳罐头厂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站稳了信阳、洛阳、平顶山、郑州等地的鲜菇市场,并出口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
“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菇房需资金6万元,很多刚起步的农户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合作社就以五户联保形式和农村信用社协调资金。近3年来,合作社为菇农解决小额贷款1200万元。”西平县农业局副局长李万祥告诉记者。
村民刘新建对记者说:“种双孢菇前俺家穷得叮当响,2006年,俺家建起了第一座双孢菇大棚,当年双孢菇销售形势非常好,每公斤卖到8元。现在,俺家的大棚发展到3个。今年保守估计3个大棚能挣15万元。”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种双孢菇的农户越来越多,一个大棚一年下来,能赚五六万元,这样的经济效益对他们来说,确实不错。
“一个棚忙时需要用工五六十人,工人每人每月收入两三千元。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来我们这打工,很方便。”村民李学军乐呵呵地说。目前,合作社安置本村剩余劳动力800多人,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200多人。
下一步,道庄村准备扩大双孢菇基地规模,加强深加工管理,强化品牌优势;建一个奶牛场,用玉米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让村民每天都能喝上牛奶,过上小康生活,把道庄建设成为村民富裕、邻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态农业新模式
丰润公司在食用菌种植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对菇蚊、菇蝇采取灯光电击物理诱杀和烟雾剂等方法;在食用菌生产环境,采取医用“来苏尔”溶液进行地面及菇房消毒,从根本上确保了质量安全。
双孢菇空调房内装有自动控温设备,可以根据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