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爱平 马拉色菌(Malassezia)为一种嗜脂性酵母菌,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正常菌群之一。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某些易感因素作用下,马拉色菌常侵袭皮肤角质层引起浅部真菌感染,如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甲真菌病及新生儿脓疱病等疾病等。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充分掌握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和皮肤念珠菌病的诊治方法。 一、花斑糠疹 (一)定义 花斑糠疹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慢性、无症状的浅部真菌病,常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在20~45岁,它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有遗传倾向,12.9~18.8%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符合多因素遗传。 (二)发病机制 花斑糠疹的发病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易感性、皮脂腺分泌过剩、多汗及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抑制等,外源性因素主要有环境湿度及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马拉色菌由孢子相转变成菌丝相,侵入皮肤角质层,引起疾病。 (三)临床表现 花斑糠疹多在躯干脂溢部位好发,热带地区常累及面部,婴儿常以额面部皮损首发。皮损特征为色素沉着和/或色素减退斑,上覆少许细糠状鳞屑,形态可点状、钱币状或融合成片(图1~3)。约1/3患者有中度痒感,一般患者并无症状,常因皮肤颜色的改变而前来就诊,Wood’s灯下可见黄色荧光。真菌镜检显示,成群厚壁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和弯曲似S形的菌丝(图4)。 (四)治疗 1.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外用各种抗真菌药物,每日1~2次,连用2~4周既可。如果花斑癣非常广泛,可选用一些特殊制剂,如2%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吡硫翁锌等,每晚1次,连用2周。 2.系统治疗 对于皮损面积大、严重而单独局部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口服治疗,可选用伊曲康唑200~400 mg/d ,连续口服1~2周,建议同时联合局部治疗,效果更好。 3.预防复发 可采用2%的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皮肤一次。也可口服伊曲康唑,每月服1次,服400mg既可。另外,也可口服氟康唑或酮康唑,使用方法均为每月服1次,服400mg。这些方法都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表面正常菌群之一,菌群密度增加时容易导致发病,所以应该注意预防复发,请问预防复发可有哪些方法? (五)预防 预防花斑糠疹,应注意通风,避免居住或工作环境高温、潮湿,勤洗澡、勤换内衣等。 (一)概念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毛囊性感染,多见于青年,好发于人体上半部皮脂腺丰富部位,表现为外观形态一致的暗红色圆顶丘疹或脓疱,不融合,自觉瘙痒。毛囊阻塞导致马拉色菌大量生长也许在该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易感因素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易感因素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心脏移植患者;免疫低下患者;孕妇等。 (三)临床表现 1.一型:常见于青年,背、上胸部散在瘙痒性毛囊性丘疹或脓疱的毛囊炎。常发生于日晒后、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后。 2.二型:见于某些脂溢性皮炎患者,胸、背部多发性小毛囊性丘疹(图5、图6)。 3.三型:见于艾滋病患者,多发性脓疱,分布于躯干和面部,常合并严重脂溢性皮炎。 (四)辅助检查 1.直接镜检:一般看不到菌丝,可看到很多孢子,而且孢子往往有出芽现象(图7)。 2.组织病理检查:在毛囊内可见到真菌孢子,少见菌丝,具有诊断价值(图8)。 (五)鉴别诊断 以下是马拉色菌毛囊炎和痤疮的鉴别方法。 疾病 马拉色菌毛囊炎 痤疮 发病年龄 青春期后 青春期 基本损害 毛囊性丘疹、脓疱,瘙痒显著 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 发病部位 上背、肩、胸、前臂 面部、上胸、背部 治疗 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加重,抗真菌治疗有效 抗生素治疗有效 致病菌 马拉色菌 痤疮丙酸杆菌 ? (六)治疗 1.局部治疗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原则同花斑糠疹是一样的,轻者以外用抗真菌药为主,如可外用酮康唑洗剂等。 2.系统治疗 对皮损数目较多、较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200~400 mg/d,连续服用4~6周,同时联合局部治疗。 3.预防复发: 可口服伊曲康唑,每月1次,服200~400mg即可,也可用酮康唑洗剂清洗。另外,对于这类疾病还应避免含糖多、辛辣及油多的饮食。 4.相关文献 Razek等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共分为4组,疗程均为4周。 第一组:口服酮康唑200mg/d,同时用2%酮康唑香波清洗,1次/d,100%治愈; 第二组:口服酮康唑200mg/d,75%治愈; 第三组:外用1%硝酸益康唑霜,10%治愈; 第四组:外用2%咪康唑霜,10%治愈。 可见,联合治疗是最佳选择,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治愈率。 (一)概念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