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诗文道学意蕴.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NO.1 2008年2月 ofHunanInstimteof and Feb.,2008 Journal Humanities,ScienceTechnology 论苏轼诗文的道学意蕴 白蓝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苏轼思想中儒、道、佛兼而有之,尤其谙熟道家思想学,取其清净,学其通达,羡其自然真朴,汲取辩证思维, 并能灵活的运用到他的诗文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行云流水、妙趣横生、不假雕琢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苏轼;道学;《老子》;《庄子》 【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8)01—0077—02 苏轼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 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的道理。 水,他不仅对儒、道、佛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 阐扬自己在天道面前“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的 本来就是相通的。苏轼八岁入天庆观北极院,从道士张易 知命观。 简读小学,很倾心《庄子》,并且叹道:“吾昔今见,口不能 (二)老子清净无为思想的继承 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苏轼传》)道家思想对 苏轼的作品常常触景生情,后又自设矛盾,自我解脱, 他一生的方方面面都起过重要作用。 不使自己走向颓废和现世。例如诗《百步洪》,诗的前半部 分写小船疾驰直下的险象,而后半部分由经历此险而生发 苏轼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的感慨。词《定风波》 起八大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文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借写外出途中 集》卷一七),又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六一居士 猝然遇雨时的感受而引出自己对待人生道路上风风雨雨的 集叙》)。在作品上,也不乏有道家气息的体现。 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文《灵璧 (一)老子哲学辩证思维体现 张氏园亭记》借对张氏园亭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出仕与 老子认为,在万事万物的背后,总有一个使它们的存在 不仕的看法“必佳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使其子孙 成为可能的,并将它们统一起来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勉强 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 称之为“道”。“道”是有与无的统一,是一种永恒的规律。 下”。苏轼善于以豪壮来冲淡悲凉,所以他的作品常给人 老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相反对立的情况下形成的: 一种豪迈、雄健、洒脱的精神。虽然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次常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 人所难以承受的政治打击,但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一 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 批名作。在杭州,有诗《饮湖上初情后雨》;在密州有词《水 老子的哲学辩证思维丰富,这自然也就被苏轼所吸取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文《超然台记》;在徐州有农村组词 运用,例如:他经常运用“相反相成”,即事物对立面相互依 《浣溪沙》;在黄州,有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 存的观点来说明问题。词《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古》等赋、词;在惠州,有《荔枝叹》;在儋州,有文《与谢民师 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书》等等。他始终都能以旷达的襟怀去面对,坚持“治道贵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从而精妙地阐发了客观事物的不停 清净而民自定”,希望朝廷“以简易为法,以清净为心”(《苏 变化,而变化中又有相对稳定的一面。词《阳关曲》(暮云 东坡集》卷三二,《苏东坡奏议集》)。 收尽溢清寒)月圆风清,今夜时光如此美好,可是“此生此 (三)老庄崇尚自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