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和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遗传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pdf

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和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遗传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4 研究论文 白细胞介素10(1L一10)基因多态性与病毒性肝炎后肝 纤维化遗传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前言………………………………………………………………………………………·8 日IJ舌………………………………………………………………………………………‘ 材料与方法…………………………………………………………8 O 结果…………………………………………………………………1 附图……………………………………………………………………15 附表…………………………………………………………………………………..24 讨论……………………………………………………………………………………‘28 结论………………………………………………………………………………………·30 参考文献……………………………………………………………30 综述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一34 致谢…………………………………………………………………………………一42 个人简历…………………………………………………………………43 中文摘要 白细胞介素1 传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摘 要 目的: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慢性病毒性肝炎即 是其发生原因之一。肝纤维化的进展速度有“快速~“慢速”之分,调整 了一些外部因素后,依然显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目前对肝纤维化的遗 传易感因素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研究很多,但相关基因及其结论尚不 统一。本研究选取儿一,D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 评价儿.JD基因.1 后肝纤维化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以“liver Fibrosis”、“Hepatic “肝纤维化”、“白细胞介素10”、“白介10等为关键词,在PubMed、 检索相关文献。对所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要求入选文献均为 非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以OR为效应指标,利用Review Manager5.2和 Statal2软件进行合并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数据合并方法, 若各研究结果间无显著异质性(尸O.10),则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 据合并,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显著异质性(尸≤0.10),则选用随机效应 模型计算,并对合并后OR值检验,当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其后进 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最后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评 估。 结果: 1文献检索的基本情况 最终选定14篇关于儿一JD基因一1 态性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遗传易感性关系的文献,其中11篇为英文 文献和3篇为中文文献,累计病例1086例,对照1227例。 2尼.J7p基因多态性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遗传易感性关系 合并分析显示:儿一10.1082GA位点等位基因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 中文摘要 .1082GA位点基因型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病风险也无关联(显性 0.54.1.36)。 儿一10.592CA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析出现异质性,合并分析 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592CA位点在等位基因比较和隐性遗 传模型及纯合子比较时显示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易感性无关联(等位 基因比较:P异质性O.1, VSAA: 95%CI:O.89.2.04),而在显性模型下显示有关联(显性模型CC+CA 结果均显示.592CA位点多态性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易感性无关联。

文档评论(0)

zz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