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的对比.pdfVIP

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的对比.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的对比.pdf

2013年 6月 中 国渔 业 质 量 与 标 准 June2013 第3卷 第2期 ChineseFisheryQualityandStandards Vo1.3 No.2 对虾单养和对虾 一罗非鱼混养试验 围隔 水质动态及产 出效果的对比 虞为 ,李卓佳 ,王丽花 ,张晓阳 ,曹煜成 ,文国棵 ,朱长波 ,马广智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300;2.华南师a汜4-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631;3.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采用 18个36m 的围隔进行对虾单养和对虾一罗非鱼混养试验,研究其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的差异。试验分 为6组,每组3个围隔。各围隔放养凡纳滨对虾 (全长为0.045em)3000尾 ,放养罗非鱼(体重为201±25g)分别为0 (F组)、4(A组)、8(B组)、12(C组)、18(D组)和24尾 (E组),放养对虾 1个月后放养罗非鱼。试验期间各 围隔均 不进行水交换 ,试验周期为70d。结果显示 ,放养罗非鱼之前各实验围隔水质指标接近;放养罗非鱼之后,混养各组水 体的氨氮浓度、亚硝氮浓度、COD和弧菌数量均小于单养组,其中C组水体的氨氮浓度、亚硝氮浓度和弧菌数量与单 养组差异显著 (p0.05),且混养组中C组水体的上述指标小于其他混养组。混养各组对虾的规格、特定生长率、成 活率和净产量均大于单养组 ,其中C组与单养组差异显著 (P0.05),且混养组中C组水体的上述指标大于其他混 养组。结果表明,混养各组的水质状况和产出效果优于单养组,凡纳滨对虾(放养密度为8.3×10尾/hm )和罗非鱼 (放养密度为3320尾/hm)混养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2):89—97] 关键词:对虾;罗非鱼;单养;混养;水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96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833(2013)02—0089—09 对虾单品种养殖池塘生物结构单一,饲料利用率 少、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引进养殖的 较低,大量代谢产物在池塘中积累,这是导致养殖水 对象。罗非鱼为广盐性,大部分种类经驯化后均能在 环境恶化、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 定盐度 的咸水中生长繁殖 。在华南沿海地区,很多 周一兵等…对虾池生态系能量收支和流动做了初步 养殖户凭经验在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中混养罗非鱼, 分析,证明虾池的收人大于支出,平均有 24.5%的收 但总体效益体现不佳。究其原因,与混养罗非鱼的生 入有机质沉积池底 。因此,许多水产研究者开展对虾 物量不合理有关。若混养罗非鱼的生物量过大,对虾 与其他品种混养的研究,以期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 很难摄食足量饲料,其生活空间也受到影响,导致体 养殖水环境,提高对虾成活率,减少病害的发生。田 质弱、易发病,存活率低,养殖效益低下;若混养罗非 相利等 报道,对虾 一罗非鱼 一缢蛏混养组的水质 鱼的生物量过小,混养的生态效益不能体现。且混养 环境要优于对虾单养组。朱方建等 通过凡纳滨对 增加了虾池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加了物质的利用层 虾 (Litopenaeusvannamei)和草鱼 (Ctenopharyngodon 次,会对水体的理化及生物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混养 idellus)混养实验证明,混养组对虾的平均体重、成活 的水质能否符合对虾养殖的要求,是人们所关注的问 率、单位面积产量 比单养组分别提 高 6.24%、 题 。为此,笔者进行凡纳滨对虾单养和凡纳滨 26.25%、55.86%。周宸等 一报道 ,在对虾池塘 中 对虾 一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混养的围隔 混养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