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酸菌高密度培及浓缩型发酵剂研究
摘 要
乳酸菌下游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前景。本文以28株嗜热性
乳酸菌和8株嗜温性乳球菌为研究对象,对乳酸菌生物学特性、高密度培养及浓缩型发
酵剂制备工艺及有关理论、新产品开发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一结果如下:
嗜热性乳酸菌、嗜温性乳球菌乳糖转运、代谢体系及有关酶类的差别是影响乳酸菌
在牛乳中增殖速度的主要因素。两类乳酸菌最大产酸量、产酸率差异明显。蛋白质分解
活力影响乳酸菌的增殖速度。筛选的LA32菌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
德氏乳杆菌保加剩皿亚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嗜酸乳杆菌存在23kb的质粒:
28kb的质粒也存在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中。乳酸菌内源性质粒研究对食品级载体的构
建和优良菌株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以乳酸菌生物学特性和单因子试验为基础,设计出乳酸菌高密度增殖培养基——新
型pH值内控型乳清基质培养基,营养均衡,缓冲能力强,乳酸菌比生长速率较大,优
9218
于MRS培养基和牛乳培养基,为O h-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最短代时为
3879min。
选用Logisticequation作为茵体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得出: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体分批培养的动力学方程为:
2503/3628)(1.eo
Cxf订;O2503·eo3”,(1.(0 3847‘))
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菌体分批培养的动力学方程为:
2472·eo2”V(1.(O2472/2128)(1.eo2”。))
Cx(t)=0
为进一步放大试验和工业化生产以及优化培养工艺提供了理论模型。
培养温度为42C时.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嗜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5649、o5260、O593l
的比生长速率分别为O h~:培养温度为30℃时,乳酸乳球菌乳酸
亚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丁二酮变种、乳酸乳球菌乳油亚种的比生长速率分别为
o 2534、O
4770、O 2765
h11:接种量大,菌体的生物量增量大,比生长速率降低:摇瓶
培养中溶解氧增大,乳酸菌生物量增量减小,进行乳酸菌培养时,不宜采用搅拌操作。
选择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三因素进行分批培养条件的优化,所
得模型的实际值方程为:
2404+9
0272 0211
x1+10836№+20864x3—0.0093 x32
y=.77 X22.0 x2xz-O.0164
生物量在5 76
0以上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为69、培养时问为18以lh、
暗养温度为37--39.c。
研究了最新发酵技术对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影响。与常规培养相比,等pH值培养
技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pH值下降、乳酸积累而引起的酸损伤,菌体密度较高。嗜酸
乳丰于菌在pH5,5进行恒定pH值培养,菌数可达到389×109efu/mL。理论分析表明:在
单一补料分批培养的准恒定状态下,稀释率与比生长速率基本相同,即u—D。采用全
营养物质的连续流加法,在对数生长末期进行补料操作,确定起始培养基流加速率为
5874Z
104m3/h。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菌体密度可达10×1010efia/mL。
型塑垦 塑 要 !!婴j:.:旦
首次采用先进的微滤技术浓缩乳酸菌液,结果表明:微滤浓缩、超滤浓缩、离心浓
X 79
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事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强韧化机制.ppt VIP
- CNAS-GL27-2009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pdf VIP
- 胃脘痛护理查房.ppt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肯尼亚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VIP
- 人民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pdf VIP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