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忠平 獨步藝術界的陶瓷雕塑
游忠平擺脫陶藝不是瓶瓶罐罐就是杯碗盤版的魔咒,把陶瓷作為一種媒材,挑戰雕塑的創作領域,在雕塑界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他的陶瓷雕塑在極小的支點支撐下和眾人的驚嘆聲中,拔地而起!
剛踏進展場,迎面而立的作品,上下兩截的圓弧體分別用一顆圓球黏合,圓弧體的內外緣布滿尖刺,間或錯置一些大小不一的圓球,彷彿是一張撐開的鯊魚嘴,乍看之下,感覺並不舒服。
不僅止於此,在游忠平的作品中,頻繁地出現類似的表現手法,長短不一的尖刺,大小不一的圓球,如果問他,究竟想表現甚麼?不如先問他,這些作品究竟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追求永恆的色彩和材質
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雕塑科的游忠平,二十六歲就在敦化南路的藝術家中心做了生平第一次個展,當時他已將社會議題融入創作之中,觸及未婚媽媽所感受的人際冷暖,企圖展現母性的堅持。二十九歲到美國,一直到三年前,他五十三歲,才回到台灣開展,這期間,社會關懷一直都是他作品企圖表現的內涵。
旅美期間,游忠平創作的作品呈現出東西文化交互衝擊、激盪,相互探索之後的動態融合,隨著生活歷練的豐富,作品也愈加成熟。隨著作品陸續被美國陶瓷博物館、安大略歷史博物館收藏,屢獲國際殊榮的游忠平鋒芒再也無法隱藏,終於獲得國內外藝術界的肯定。
游忠平的創作特殊之處究竟在哪裡?他說,在美國比華利山莊(Beverly Hills)時,一位的畫廊負責人告訴他:「你的作品,色彩、造型結合得很好,但是翻銅後就沒有色彩了。」
畫廊老闆的一席話啟動了他的想法:如何才能讓形與色有更完美的結合?
游忠平思維,翻銅工廠用硝酸銅和硝酸鐵,銅雕作品的顏色不是銅綠色就是棕色,沒得選擇,至於石雕、原木、金屬焊接,都是保留原色,很少另外上色,而樹脂和玻璃纖維做的雕塑,經不起風吹雨打,以它為素材,可以任意上色,很漂亮,但撐不了十年,距離游忠平的理想還有一段距離。
「為什麼雕塑作品有形有體,西畫則是彩色世界?」兩極化的現象,引起游忠平內心的疑惑:「萬物都是有形有色的,為何西畫有色無形,雕塑就是有形無色?難道兩者不能結合嗎?」這個念頭引發他追求一種永恆的色彩和材質。
連續五年作品全部失敗
他希望打破雕塑只能呈現媒材原色的框架,讓作品有作者創作意念所賦予的色彩,幾千年都不會褪色。這讓他興起了以陶瓷為媒材,結合釉藥,做成雕塑作品的想法。「陶瓷是永恆的材質,可經數千年而不衰壞,上過釉藥後,色彩永遠保持溫潤如昔。」
游忠平表示,以前的觀念,雕塑就是雕塑,陶藝就是陶藝,兩者基本上是不會結合在一起的,陶藝在學校被歸入美工科,雕塑家也不會用陶瓷來創作。游忠平使用陶瓷做雕塑,當時就是突破!
但突破並不代表成功。他用陶瓷創作的前五年,完全做不出成功的作品,「雕塑造型的形體,燒出來的作品全破了!」游忠平回憶,「陶土經過捏塑成型,還是溼的,燒製的過程中,會縮小百分之十八,必須維持同一個溼度,作品才不會裂開。問題是作品的各部分厚薄不一,燒的溫度不能相同,所以一燒就裂。修補後再燒還是會裂。」
游忠平說,有一次開窯時,看見辛苦完成的作品再度全毀,不禁悲從中來,嚎啕痛哭,他搓著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腫脹疼痛的雙手關節,內心嘶喊著,他竭盡心力的創作,又要付諸流水了嗎?
為了做出所要的形狀和成功的作品,游忠平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不斷摸索,終於讓他找到技術上的關鍵,他描述說:「作品要先以800℃的溫度素燒,噴上釉藥後,再以1230℃的高溫釉燒。」他說,一般素燒8小時,他卻用五倍的時間──40小時慢慢素燒,就是要避免作品因各部位厚薄不均而裂開。
作品初步成型後,必須等三個禮拜讓它乾,才能素燒,裡面才會產生矽結晶,質地才會硬,不然沒有結構力。「只要三級地震就可以震垮作品,但我創作過程中從未遭遇過,我還是很幸運的!」游忠平慶幸地說。
「我用土片讓作品成型,前一塊土片快乾再加上一塊土片,所以我必須倒過來做。」像大樓先蓋頂樓再打地基嗎?游忠平點點頭,補上一句:「《舞動生命》這件作品,我甚至是躺著做的。」笑談之中,將當初創作的艱辛表達得淋漓盡致。
藉舞者激勵受傷的心靈
他選擇以陶瓷來創作雕塑作品的路,如何成功使用陶土和瓷土燒製造型固然是一項考驗,運用釉彩也是一個必須突破的關卡。一開始,釉的性質為何?如何上釉藥?都沒有人教他,全靠一步一步摸索,才找到竅門。「我認為,台灣、中國,甚至全世界的陶藝家,頂多是釉藥專家,而不是雕塑家,孫超發展出結晶釉,就已經很不得了。」在他看來,陶藝作品的形狀都很簡單,沒有超越生活器物的造型之外,自然更談不上雕塑了!
游忠平不斷挑戰陶瓷雕塑造型上的限制,他回憶說,「在美國,有一次巧遇一位小兒麻痺的女舞者,忘情地舞動軀體,絲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盡情展現自己,一點都沒有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