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人们所喜爱,但也有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随网络传播,更有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甚至走向了迷途,严重地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 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3.38亿人,位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发布,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比例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 “现在许多孩子打游戏就像抽鸦片,去网吧就像去当年的鸦片馆,青少年网络成瘾即将带来的社会危害绝对不亚于第三次鸦片战争!”网吧开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父母就受伤,那里的青少年成绩下滑,家庭不和谐。“网瘾”已经严重影响了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拯救孩子逃离“网瘾”苦海,已是迫在眉睫。 《人民日报》甚至用“网瘾猛于虎”来形容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解决青少年因上网成瘾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008年11月9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触目惊心的“网瘾”案例猝死: 2008年4月17日,江西南昌17岁的高中生余斌,连续逃课上网2个月,在玩网络游戏时,因紧张激动在网吧倒地猝死;视网膜裂孔 :2006年7月11日,高三毕业生小宇因高考过后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疯狂的网络游戏导致视网膜裂孔。他每天平均玩10个小时以上的网络游戏,玩的最多的是网络游戏“CS”和《魔兽世界》。 触目惊心的“网瘾”案例 2005年6月15日,北京某县17岁的初中学生李阳,为筹集玩网络游戏的钱款深夜潜入叔叔家,将爷爷、奶奶、叔叔等一家五口杀害,其中一人身中60多刀。 2009年5月4日,重庆市一名14岁的少年为筹钱上网,伙同两名同伴用砖头砸死相依为命的奶奶。 网瘾: 害了孩子,伤了家长 2004年3月31日上午9时33分,重庆市沙坪坝回龙坝镇中学两名初一男生因连续通宵上网后疲惫不堪,坐在铁轨上熟睡时,被疾驰而过的火车压死。 某中学15岁的女学生曲倩在网吧陷入网恋后怀孕,致使其母精神错乱。 触目惊心的“网瘾”案例 ?割腕自杀 :2006年6月中旬,北京某名牌大学二年级学生宋某,因迷恋网络游戏,被医生诊断为“重度网络成瘾患者”。在被父亲送到医院治疗的当晚,他用玻璃碎片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跳楼自尽:天津市塘沽区13岁男孩张潇艺,因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从24层高的楼顶跳楼自尽,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1.网络游戏成瘾。根据对青少年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 2.网络交友成瘾。通过OICQ等聊天工具、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网恋”。 3.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湎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 4.网上信息收集成瘾。总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数据。 5.计算机成瘾。 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感兴趣,沉溺于电脑程序,对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络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或网站等。 6.其他强迫行为。 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购物、拍卖、 BBS发表文章等活动。 美国评估网瘾的标准共九项(只要有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即说明上网成瘾): 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 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网络成瘾的负面影响 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影响现实人际交往 影响思想道德观念 网络成瘾的 原因分析 好奇心理 补偿心理 逃避心理 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 ?首先,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其次,青少年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 余生活。???? 2001年11月22日,为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联合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 九年级全体学生 小心“网络成瘾综合症” 岳晓东(博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