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走近程朱——宋代理学 理学在什么背景下产生? 程朱的主要思想? 真正的理想什么? 宋代理学家实现其理想的途径是什么? 理学在什么背景下产生? “太祖皇帝既定天下,鲁之学者始稍稍自奋,白袍举子,大裾长绅,杂出戎马介士之间。父老见而指以喜曰:此曹出,天下太平矣。方是时厌乱,人思复常,故士贵。”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 程朱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理是本原 2、人伦纲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3、格物致知 阳明‘致良知’之教和他所构想的“觉民行道”是绝对分不开的;这是他在绝望于“得君行道”之后所杀出的一条血路。完全撇开君主与朝廷,转而单向地诉诸社会大众,这是两千年来儒者所未到之境。 ——余英时《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发微》 十分感谢各位同学和老师 请给予批评指正 * * * * 什么是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这些只是一些教人修养道德的学问。那儒的真正理想是什么? “权源掌握在皇帝手上,他如果不肯在源头发动任何更改,政治革新便根本无从开始,士大夫更何能承担起“治天下”的大任?”——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48页 重建秩序,政治上“尊王”;文化上“ 明道” 用范仲淹语文书上的插图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样的政治环境下,理学家们又如何能得君行道呢?阳明茫然四顾,只好另寻同志了。正逢16世纪的中国社会中正有一种力量跃跃语起 【过渡】处此时代,经历了格竹失败和生死劫难的王阳明终于放弃了自孔孟以来“得君行道”的夙愿,一变而为“心学”集大成者了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王阳明语 摘自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P57 什么是致良知?他的目的是什么?穿插说哭高僧的故事 说哭高僧,回家探亲的故事 * * —回归历史的名义 淮北十二中 指导:十二中历史组 授课:许铁军 走近宋明理学 程颐 程颢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道、佛),又继承孔孟正宗(儒为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的哲学思想体系。 本课结构 站在历史转折处 走近程朱 走近阳明 回眸历史深处 又在历史转折处 站在历史的转折处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获胜,举国欢腾。天皇亲自接见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人们争睹这位海军战神风采。他随身携带的一块印章牌子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上书: 一生伏首拜阳明 ——南方都市报 站在历史的转折处 “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 ——南方都市报 这位青年还因王阳明的名言“大中至正”,改名为蒋中正。 宋初高僧智圆对佛教徒说:“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 ——《闲居编》卷一九 “五代(时期)任官,凡龌龊无能者为县令。故天下之邑率皆不治。甚者诛求刻剥,猥琐万状。”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六三 儒佛融合 五代失序 民间望治 真正的理想什么?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什么? “治道……自本而言,莫大乎引君当道”。 ——《程氏粹言》卷一 “诸公上殿,多好说‘格物’,且如人主在上,便可就他身上理会,何必别言‘格物’”。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四 得君行道 “儒者得以道学辅人主,盖非常之遇” ——程颐《上太皇太后书》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顾炎武《日知录》“宋朝家法” “赵宋王朝建立之时,深恐唐末五代以来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