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模式探析――以确山县竹沟村为例.docVIP

红色文化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模式探析――以确山县竹沟村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文化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模式探析――以确山县竹沟村为例.doc

红色文化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模式探析――以确山县竹沟村为例   摘要:本文以确山县竹沟村为例,从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村落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特征、传统建筑特征、历史环境要素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较大区域范围(地理区域、文化区域、民族区域)以及邻近区域内其他村落的比较,综合分析传统村落的特点,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价值,最终从文物保护等级、村落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保护、传统建筑保护、 村域整体山水格局与空间形态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传统村落;村落传统格局;整体风貌特征;红色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1 竹沟村概况及村落特征分析   1.1.1 村落选址和自然景观环境特征   竹沟又称沟竹,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大沙河由北而南绕镇而去,把它分为南北两处。竹沟素以“簧竹茂盛”而得名,河岸上竹林、芦苇郁郁葱葱,枫杨亭亭玉立,草木如遮如盖。2013年8月26日,经过国家住建部专家进一步挖掘,以其悠久的文化内涵及传统村落资源,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1.1.2 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特征   竹沟自然村形成于明代,盛于清代,明清建筑风格浓郁。为明清时期山西、陕西来此经商所建,为山西、陕西民居风格,青砖灰色小瓦,重梁起架,八砖扣顶,硬山屋脊,木门木窗,房屋有雕刻的盘头修饰,现大都保存良好。   明末修筑了竹沟寨墙,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定型,四周垛口接连,延安街为正街,连接东西寨门。延安街两侧商铺林立,南北纵深方面以住宅为主。传统街巷格局得到了较好的延续。   1.1.3 传统建筑特征   中原局旧址群附近、延安街东段两侧,明清建筑风格浓郁。陕西民居风格,青砖灰色小瓦,重梁起架,八砖扣顶,硬山屋脊,木门木窗,房屋有雕刻的盘头修饰,现大都保存良好。一家一户院落式传统村落肌理得到了较好的延续。其他部分传统建筑零星分布,与现代建筑混杂,风格不一,建筑景观不协调。   1.1.4 历史环境要素特征   历史上延安街为竹沟村主街,目前仍延续原有走向及街道尺度,历史风貌浓郁,延安街东段为青石路面,西段砂土路面。练兵场为东寨墙与竹沟河之间,历史上为东寨门前的交通集散广场。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新四军练兵场地,目前为砂土地面。竹沟寨墙修筑于明末,四周垛口接连,东寨门楼上书“遏群丑”,西寨门楼上书“固吾圉”。目前,寨墙大部分已不存在,东寨门及东寨墙(省道334以南段)已修复。西寨门、西寨墙、南寨墙位置依稀可辨。   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是仅存于河南省确山县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与全国各地的打铁花表演均不相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独具中原特色,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公布为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国家专利。   确山县竹沟革命民间歌谣,伴随着确山县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产生并流传至今。从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各个时期的革命民间歌谣均有流传,有些至今仍在传唱。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记录了确山县各个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人物、事件,折射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对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保护对象的确定   表:竹沟村传统村落保护对象一览表   大类 保护内容分类 具体保护对象   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山水格局 山体 北部尖山    河流、水库 竹沟水库、竹沟河、竹沟河西支流    植被 竹林、柏树林、皂角树、石榴树    池、塘 村内的水塘    湿地 竹沟自然村南部湿地公园    历史街巷 延安街、丰碑路   中原局旧址建筑群    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群(国家级)   豫鄂边军事会议旧址(国家级)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国家级)   竹沟遗址(省级)    建议历史建筑 延安街东段两侧沿街民宅      历史环境要素 寨门 东寨门已恢复   西寨门位置确定    寨墙 东寨墙已恢复   西寨墙、南寨墙墙址依稀可见    古井 3处    门框、木雕、屋檐构架 多处    古树名木 1处   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确山铁花(国家级)    竹沟革命民间歌谣(市级)    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小延安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