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枚极为重要的南越木简.doc
一枚极为重要的南越木简
【摘 要】西汉初期,南越国与闽越国同为西汉王朝的异姓诸侯国,两国毗邻而居,相互影响,关系微妙。本文试图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发现的木简中,找到南越国与闽越国关系的新证据,将南越国初期两国关系的脉络更清晰的呈现出来。
【关键词】南越国;闽越国;木简
一、南越木简的发现
2004年11月23日至2005年1月24日,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博物馆筹建处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宫署遗址的一口南越井内清理出一百多枚南越国木简。整简和残简共一百多枚,均为木质,其中完整的木简全长25厘米、宽1.7至2.4厘米、厚0.19至0.2厘米。除1枚简有两行半文字外,其余均为1行。文字皆墨书隶书,个别字体含一定的篆意。各简文字字数不等,最多为23字,少者仅3字,一般以12字为主。简发现时已散乱,未发现简间的编连痕迹。这批木简属于赵佗前期的遗物,主要是籍簿文书和法律文书。籍簿文书包括宫署管理出入簿、财务分类簿、军事文档等。法律文书包括律令、爰书、奏谳书。这批木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岭南地区简牍考古的空白,改写了广东无简牍出土的历史,极大地扩展了南越国史的研究范围,其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
其中一枚木简上,书“□问□邑人从军五月余乃当到戎□东行者万余”(见图1),大致的意思为:某邑里的人加入到军队中已经超过五个月了,应该参加战斗,大军向东行军,有一万多人。南越国定都番禺,疆域囊括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简中所书“东行者万余”,大军显然是向南越国东部行军,行军规模之大,不能不引起关注。笔者认为,该木简所述之事,极有可能是赵佗在位之时与闽越国之间发生的事件。
图1 (木简015)
关于南越国与闽越国关系的研究,暂时只见张荣芳、黄淼章的《南越国史》与杨琮的《闽越国文化》等著作中有提及,而且仅仅是通过古代文献资料,如《史记》、《汉书》、《南越五主传》等资料,来证实南越国与闽越国关系的变化与发展,此外没有更多翔实的资料与证据。南越木简的发现,为研究南越国史提供了新的素材。本文试图通过南越木简新这一考古新材料,进一步梳理南越国与闽越国关系,并为两国关系提供新的佐证。
二、南越国与闽越国的关系
闽越国位于南越国的东面,以闽江流域为中心,主要在今福建省境内。秦汉时期,闽越人的活动范围为“东及与今台湾、澎湖、琉球等海岛,而西则威力所届似直达于赣东北等地”。秦统一中国之前,闽越国已经存在,由国王无诸统治着。后来秦平闽越,以其地置闽中郡,将无诸“废为君长”。就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无诸趁机率领闽越人,投奔鄱君吴芮而“佐汉”。及至刘邦称帝,建立西汉王朝,无诸因为辅佐汉朝建立有功,得以在公元前202年夏被刘邦立为闽越王,恢复了在闽越地区的统治。公元前196年,赵佗亦受汉朝册封,建立了南越王国对汉的臣属关系。所以,南越国和闽越国在名义上应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关系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初期阶段”。
汉惠帝在位七年而崩,吕后执政,汉越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史载,吕后对南越国颁布所谓“别异蛮夷,鬲绝器物”的政令,“禁绝南越关市金铁、田器,及马、牛、羊、畜毋得市以牝,著令与边”,断绝与南越国的贸易往来。于是,赵佗“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吕后大怒,下令“削佗前封南越王爵”,并遣汉将“隆虑侯周灶、博阳侯陈濞同率兵来讨”。由于赵佗在南岭上早已遣兵“据险筑城”,占据了战略要点,汉军“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双方处于胶着的对峙状态。汉军只得“退屯长沙备之,相持岁余”,一年多后,“高后崩,即罢兵”。就在这个时候,赵佗“因此以发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南越国国力强大,武器精良,同时又对闽越国等国施以财物,闽越国不得不受之,只得“奉佗政令”,开始了对南越国的役属关系。这一事件,是南越国与闽越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笔者认为,南越木简中“□问□邑人从军五月余乃当到戎=东行者万余”与史记中“佗因此以发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属同一时期,并且两个事件关系极为密切。
首先,从时间上看,《史记》、《汉书》,以及后人编著的《南越五主传》均未记录南越国“发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的具体时间,但从《史记》与《汉书》记述事件的先后关系,南越国“发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应发生在高后驾崩,对南越国罢兵之后,即高后八年(前180年)。翦伯赞在其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中,更是把该事件列在“高后崩”同一月份,即公元前180年7月。
那么,南越木简中“□问□邑人从军五月余乃当到戎=东行者万余”又发生在何时呢?在这一批南越木简中,我们发现另一枚书有较清晰年代的木简:“□张成故公主诞舍人廿六年十月属将常使□□□番禺人。”(见图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