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ending Club如何横扫美国银行?.doc
Lending Club如何横扫美国银行?
一提起国内的P2P网贷,似乎很容易和“跑路”、“野蛮生长”画上等号。如果想投资,超过半数的人会告诫你P2P是个风险很高的领域。虽然不少国内P2P平台最近被国资、风投垂青,但总体而言,“野孩子”正走在成为“好孩子”的路上。
但美国的P2P网贷却出现另一番气象:开放的金融市场、成熟的个人征信系统、完善的监管制度,为P2P平台“生根发芽”提供了沃土。其中孕育出的最成功果实莫过于Lending Club,这家P2P平台发展势头迅猛,甚至对传统银行坚不可摧的地位发起了有力的挑战。彭博社数据显示,Lending Club的市值已赶超97%的美国上市银行。P2P平台取代了传统意义上银行的角色,帮助借贷双方对接,贷款流程更快、利率更低,传统银行业再也无法淡定了。
更让它们无法淡定的是,Lending Club近期已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拟融资5亿美元。看来,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挡这家全球第一的P2P平台高歌猛进的步伐了。
极速成长
Lending Club诞生于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时,两位主要创始人雷诺?拉普兰赫(Renaud Laplanche)和苏海德(Soul Htite)均来自于甲骨文公司。目前拉普兰赫仍然坚守于Lending Club大本营,而苏海德在2010年离开,目前正转移阵地至中国,开始他人生的二次创业,创办了同样是P2P网贷平台的点融网。
所谓“P2P”就是“Peer to Peer”的英文缩写,意为“点对点”,借款人通过Lending Club可以在线获得低利率的贷款,而投资人则可以通过Lending Club在线找寻到可靠的借款人,贷出款项并获取投资回报。
lending Club成立时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为客户提供区别于传统银行系统的更加便捷、友善的服务,让投资人享受更高的回报,让借款人获得更低的借款利率。现在它正不断拉近自己与这个目标的距离,自成立以来,lending Club已经促成了超过50亿美元的贷款,同时支付了超过3亿美元的投资者收益。
在过去几年中,Lending Club以超过100%的年增长率在迅速壮大发展。彭博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Lending Club的市值已接近38亿美元,较去年11月上涨63%。
如此极速成长的企业,其成长的动力,收入来源究竟是怎样的?
根据Lending Club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目前公司主要的业务收入来自于三部分:一是交易费用,即借贷的息差;根据招股书的描述,息差的范围从1%-6%不等。二是服务费用,即向个人投资者收取的服务费用。主要以两种形式收取,一是借款人还贷后向投资者收取单笔本金的1%;二是投资者每月底在册的借款总资产年化平均1.3%的维护费用。三是管理费用,向通过有限合伙形式投资的授信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收取账户管理费用,费率从0.75%-1.25%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这些业务收入形式中,除了交易费用是国内P2P网贷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之外,国内公司在另外两类服务上收费目前还很难实现。
实际上,即使是Lending Club,产生服务费用也是在创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09年,当年只产生了3.1万美元的服务费用,相较2013年的395万美元,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而管理费用成为常规的收费类型,则是从2011年开始的,第一年只有10.1万美元的收入,但两年之后的2013年很快便达到了308万美元,翻了整整30倍。
从2011年开始,Lending Club开始向投资者提供有限合伙制的投资形式,这也得益于公司在战略方面的运作。目前公司董事会中有分量的人物包括:摩根士丹利前首席执行官麦晋珩(John Mack),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以及KPCB合伙人、著名的互联网女皇米克尔(Mary Meeker);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于2011年或者2012年之后开始在Lending Club中扮演重要角色。
撼动传统
在金融业中,传统银行充当着“媒人”和“中介”的角色,Lending Club横空出世,实现了“去中心化”、民主化借贷,引发金融业“脱媒”的猜想。
谁最怕这个依靠互联网技术快速成长的金融平台,答案很清楚,无疑就是那些美国传统银行了,就连Lending Club自己最大的投资人――富国银行也对此有所忌惮。
早前《金融时报》曾经爆出消息称:富国银行曾发布备忘录禁止员工参与Lending Club的投资,该行在备忘录中称:P2P小额信贷是构成利益冲突的竞争活动。虽然富国银行当时称这是单纯出于道德考虑,而非出于竞争考虑,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自圆其说。Lendi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