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商系统工作总结及计划
工商系统工作总结及计划
届党代会以来,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工商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围绕市场主体增量、市场秩序优化、放心消费保护、自身队伍建设“三项行动一项建设”四个重点,全面开展各项工作,为打造“湖北工业强市、滨江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一、服务经济发展有了新成绩
1.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3721户,比年底上升21%;其中内资企业345户,比年底下降32%,注册资本128876万元,比年底下降17%;私营企业1225户,比年底上升47.4%,注册资本287117.46万元,比年底上升219%;个体工商户12151户,比年底上升22%,资金数额35262万元,比年底上升34%。
2.支持园区项目建设。建立了局领导定点联系园区制度,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服务顾问团”,实行“企业直通车”服务。相继出台了《全力服务市域经济发展的十条实施意见》、《全力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意见》,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通过找项目,搭平台,搞对接,促进一批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园区,五年来,共为园区内208家企业办理了登记注册手续,注册资金115823万元。
3.多方搭建融资平台。市局充分发挥动产抵押登记,五年来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64件,为企业融资10.2亿元;自 年《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出台后,市局办理了15起股权出质登记,为企业获得融资10061万元。
4.支持商标品牌战略。五年来,全市共申报注册商标207件。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内注册商标515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29件,国际注册5件。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占宜昌市驰名商标总数的23%;湖北省著名商标10件,宜昌市知名商标13件,地理标志2件。我市中国驰名商标数、宜昌市知名商标数位列宜昌各县市区之首。
5.服务新农村建设。五年来,市局累计发展农村经纪人186户,比06年增长186%;签订“订单农业”合同41400万多份,比06年增100%;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行以来,全市累计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76个,自然村覆盖率88.88%,成员总数5010人,出资总额32508万元,户均出资184万元。
二、监管执法有了新成果
1.强化以食品为主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市局积极引导和督促经营者建立健全并落实“五项制度”,目前辖区内建立“五项制度”的经营户比例达到100%,并于 年开始推行食品经营进销台账和监管台账,目前已实现“三账合一”。全市共建立食品经营示范店102户。五年来,检查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户90000余户次,利用快速检测箱检测食品9560个批次,查处食品违法经营案件314件,收缴不合格食品6275件(箱),下架退市不合格食品1328公斤。
2.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五年来,市局开展了反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制假售假、商标侵权、虚假违法广告、打击传销、打假保名优、“反欺诈、树诚信”、打击危害消费安全违法行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整治、商品质量专项整治、农资市场、扫黄打非、打击“黑网吧”、砖瓦行业、不合格乳制品(奶粉)清查等120多次专项整治,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3.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五年来,我局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742件,案值2478.84万元。其中:产品质量类案件145件,不正当竞争案件109件,商标类案件46件,企业登记类案件53件,无照经营案件1154件,其它类案件176件。红盾护农案件249件,食品安全类案件314件。
三、消费维权有了新进展
在辖区内广泛开展 消费维权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的建设工作,五年来,我局共建立“两站”281个,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申投诉。认真开展年度“3·15”主题宣传执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地开展监测工作,逐步形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抽检、经营主体自检和消费者送检的商品质量监测体系,受理消费者申(投)诉案件980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26.45万余元。
四、信用体系建设有了新保障
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为切入点,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省、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申报工作,五年来,共有44户企业荣获和继续保持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殊荣。以构筑各类市场主体“经济户口”的信用档案数据库平台为基础,为全市12151户个体工商户全面建立信用分类数据库和台账,安排专人对历年以来的企业基本档案进行清理、完善并全部予以归档,目前,已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