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就业“位”来路上,当防七大陷阱.doc
就业“位”来路上,当防七大陷阱
最难就业季,往往也是骗子集中活动之季。特别是当下就业市场中的陷阱与欺诈等不安全因素尚未根除之时,个别不法之徒利用青年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与阅历的机会,设下种种陷阱,来谋取不义之财。下面案例警示我们,当天上有馅饼掉下之时,那落点很可能就是陷阱之地!
陷阱一,留“空白”合同,莫签!
【案例】应届毕业生小张应聘到一家电子公司上班,双方口头约定小张的月薪为5800元。试用期过半时,公司才拿来格式合同让小张签字。小张发现合同上并没有写明岗位和工资,且留有空白之地。想到找份工作不容易,小张没多想就在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3个月试用期,每月工资只有3800元,小张也忍了,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工资依然没有变化。小张找到人事部门说理,公司明确表示:不想干可走人。小张要求公司支付当初承诺的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此时公司拿出与小张签订的劳动合同,与当初不同的是,这份合同“被填空”了,原来的劳动报酬处已写明3800多元。
【维权提示】像小张这样遭遇劳动合同“被填空”之陷阱现象绝无仅有。个别缺乏诚信的用人单位为谋取私利,在提供的合同文本中保留一些空白处,以便需要时可根据单位的意愿随意更改,这为劳动者日后维权埋下隐患。尽管该公司在与小张签订劳动合同时弄虚作假,有欺诈行为,可明明吃了哑巴的小张若不能举证证明该劳动合同空白之处的工资额3800元系她签字之后“被填空”的,小张要求公司兑现当初承诺的工资数额,并在辞职时要求其支付经济补偿金,均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该教训告诉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查看合同文本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加盖单位公章,起止日期是否明确等等,发现空白劳动合同,要果敢地要求用人单位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不要贸然签字,以免被“空白合同”钻空子。
陷阱二、先“培训”的美事,莫轻信
【案例】22岁的小周系某职专应届毕业生,5月初,他在一家人才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求职简历。3天后,一个自称“某食品公司”人力主管的人打来电话,说看过小周求职简历,很符合本公司招聘条件要求,希望小周近日前来应聘。为慎重,小周登录了该食品公司的网站,发现确有此公司,就放松了警惕。翌日下午该公司“人力主管”又来电话,向小周提出若接受公司应聘,可先去公司设在外地的总部接受培训一个月,然后回来便可签订劳动合同并安排工作。随后,人力主管还专门安排了对小周的“电话面试”,面试非常专业,让小周彻底相信了对方。可当小周到达总部后立即被“工作人员”“借走”身份证、手机,然后被逼着上“洗脑课”。在被强行骗取3800元“食宿费、培训费”后,小周于深夜逃离并报警。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维权提示】该非法传销组织无论能否被查实,小周的实际经济损失(路费、食宿费、培训费等被骗钱物)都难以追回。该陷阱教训警示我们:未经当面面试、未签订劳动合同,一上班就能接受培训的美事万万不可轻信。因为天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掉下馅饼给你,倘若真的“掉馅饼”之事,那馅饼落地的地方一定就是一个偌大的陷阱。
陷阱三、招聘就收费的,莫交
【案例】大四毕业前夕,小朱在网站上看到某软件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另一名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出乎小朱意料的是,面试进行非常轻松愉快,且2个均很快通过了面试。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朱和他的同学交了身份证复印件和300元的服装费,并解释说钱在试用期结束时全额退还。觉得钱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小朱与同学一商量就交了钱。一周之后,小朱与同学按该公司事先的约定来到公司所在的写字楼报到,眼前看到的是前来报道的学子一大群,而该公司及其招聘人员早已是人去楼空。
【维权提示】《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上述法律明文规定,是正规的用人单位招聘者必须知晓的。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在招聘之时以某种名义收取费用的,即使不是骗子,也一定不是一个诚实守信、敬纪守法的正规用人单位。因此,最难就业季,更应提高警惕,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防止骗子设下的收费陷阱。
陷阱四、街头小广告招工,莫联系
【案例】应届生小牛几次应聘未如愿,渺茫之时,小牛在火车站小旅馆附近电线杆上看到一则写有“酒店高薪招公关”的小广告。广告称,内部招聘身材好、五官端正、思想开放的青年员工,男女不限,月薪万余,也可兼职。经电话联系,小牛立马前往应聘。可当他按对方要求在某酒店门口等候了一会儿后,对方电话告诉他说面试通过了,随即叫他汇钱到指定账户,说是工作前需要付些诚意押金。800钱汇后再联系对方,又要求缴纳制作服装的费用,待小牛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再拨打电话质问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