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HSE领导力.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1 HSE管理的动力来自于管理层的承诺,只有管理层有决心要做HSE,HSE才有可能做好。 虽然管理层的承诺为做好HSE提供的先决条件,但要做到HSE的持续改进就必须明确直线经理的HSE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持续的HSE培训,HSE的专业人员提供支持,这样才能得到好的HSE业绩。 * * * * * *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破窗效应”理论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矫正和补救。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窗户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 * * One of the keys identified in the discovery team effort was the concept of felt leadership. This is critical to managing safety, especially in times of change. * * 1、我的区域是我的一亩三分田,我的区域内的安全由“我”负责,而不是安全员或老总。 2、权利:制止不安全行为的权利,安全处罚的权利,甚至自己决定紧急停止生产的权利。 3、关注区域内哪些方面的安全呢? 人(不管是员工还是承包商) 设施、设备 工作 环境 * 经过:省卫生局一名处长(骆)带队对我公司进行职业卫生单项验收时,他要求去到焦炭卸车区域看看现场粉尘防护情况。刚好那天没有焦炭卸车,于是一行8个人就进去看,这时造气装置一名员工马上跑过来告诉廖总说:“你们没穿工作服也没戴防护镜不能进入这个区域”。 结果:骆处长很惊讶,然后给公司很高度的评价,对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彻底。 提问员工如果你的现场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做? * * * * EXPLAIN: Regardless of all the things we do to set the stage for employees to work safely: training, safety meetings, rule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 every day the employee in the field is faced with decisions to work safely or at-risk. Safe behaviour is often blocked by barriers. Removing the barriers to safe behaviour reduces at-risk behaviours and increases safe behaviours. ASK: Which of these pathways is the easiest or most likely for the employee to follow? We need a systematic approach that identifies these barriers so they can be properly addressed. If our approach isn’t systematic, it will likely overlook things in the workplace that are triggering and reinforcing At-risk behaviour. Let’s consider the many things that influence a person to perform an At-risk behaviour. 上图揭示了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现状,往左边的路是安全的,但路上却布满了障碍;往右边的路是危险的路,却是畅通无阻。试想我们的员工在这个路口时,会往哪边走?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一定会往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