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年为何留洋去.doc
少年为何留洋去
4月的一个下午,北京城大风又起,一对母女正在米阳大厦外互相抱怨。母亲抱怨女儿学习成绩不好,高中会考挂科太多;女儿则反驳妈妈从小就不关心自己,学校的老师更是不可理喻……之后,她们走进了米阳大厦,大厦内有一家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在大厦的第五层,一个开放式的大厅内坐满了前来咨询留学的人们,看上去像一个喧哗的证券交易所。而在这个“交易所”里,像这对母女一样咨询本科以下留学的人数竟然占到了3成比例。
一股潮流,正暗暗涌动。大多出国留学的人都未满18岁。
第四次浪潮
留学,在中国大陆,曾是一个只有精英阶层才能涉足的领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第一波留学浪潮,以公派的访问学者为主,自费留学生非常少见。差不多四五年之后,留学人群中涌现了大量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目的的自费留学生,作为真正的“海归”,他们学成之后的待遇令人艳羡。
2000年前后,国内出现了第三波留学浪潮,新增加了不少本科生的身影。与前辈不同的,这批留学生有许多人是为了逃避“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中国高考。他们中,很多人成绩一般,家庭富裕,在国外可以轻易上大学。这波留学潮的参与者,有很多却成为“海带”(海待,留学归来以后待业)、“海藻”(海找,留学归来找工作)。
看上去,出国寻找出路的前景正在渐渐黯淡,但在最近几年却兴起了第四波留学潮,“大众化”与“低龄化”是它的标签,主角是许多未成年的孩子。这些“90后”和“00”后们,主要的留学国是英美、澳新、加拿大和亚洲的新加坡。
新东方教育集团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留学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在2011年总数基础上增长了21.8%,占全球总数的14%;2010—2011学年,赴美入读私立高中的中国学生就比5年前激增100倍。
感受到这一趋势,新东方前途留学公司在2011年正式设立了美国中学分部,卢巍是这个部门的总监。她告诉记者,根据201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显示,当年在美国持有F1签证就读私立中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为23 795人,而2008年只有4 508人,4年间增长4倍之多。
对于这种变化,启德教育集团北京公司的总经理张杨有亲身感受。2008年,他正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曾在美国一家寄宿中学做志愿者,当时这家中学只有10个中国孩子,现在,至少有30个中国孩子在这里就读。
另一个数字来自加拿大,据温哥华教育局发言人海因里奇介绍,在2012至2013学年,温哥华幼稚园至中学十二年级国际留学生总数达1 086人,比上一学年增长约6.5%,其中中国学生645人,占总数6成。在与温哥华邻近的列治文市中学,2009年其国际留学生人数为450人,但在2011至2012学年,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已达425人。在新西兰,也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大量未成年留学生,最小的留学生才5岁。
出国的理由
在美国中学分部工作的两年时间内,卢巍遇到过许多的中国小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他们都有不得不把孩子送出去的理由。
卢巍听到最多的抱怨是“孩子在中国太累了”,即便是在小学阶段,仍有许多孩子在晚上12点才能做完作业,而作业的内容就是不断地抄写。同时,这些孩子还要在周末参加本校组织的类型不同的补习班,如果不去,孩子有可能学不到老师雪藏起来不会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
即使参加学习班,也不见得能获得老师的青睐。一位母亲告诉卢巍,她的儿子读五年级,最喜欢的事情是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新学期开学后,他的班主任一直无视孩子的举手。后来,在学校家长会时,孩子妈妈才知道这位老师有“举手费”,于是送去一张1 000块钱的购物卡,但这张卡只换得孩子一天被叫起回答问题四次。这位母亲对卢巍说:“我有钱不假,因为孩子太小也努力接受中国的教育方式。但我不是二百五,如此没有性价比的教育会杀了我的孩子。”
一位家长告诉卢巍,他的儿子天性自由,喜欢异想天开,不是中国老师喜欢的“听话的孩子”。而且每次老师提出一个观点,这个男孩都要与老师辩证地“讨论”下,比如老师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孩子就会分辨“科学其实也会带来污染”,老师后来干脆冷落了孩子,“他感觉自己被抛弃了”。这位家长曾经想忍耐这样的教育环境,并一度考虑在海淀区中关村花300万元买套一居室的学区房。在海淀区,最昂贵的学区房每平方米10万元,均价也在五六万元。后来,这位家长想明白了,这笔钱足够他把儿子送到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
和变态的房价一样,特别的异地高考政策也是赶走一部分孩子的重要原因。在卢巍遇到的家长中,一位母亲自称“无助的妈妈”。她与丈夫都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待遇良好却不解决北京户口,按照现行政策,正在读高一的女儿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去参加高考。他们既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女儿的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