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2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2012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ppt

三、考纲要求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目形式及分值 1道双选题(5分)+1道单选题(3分)+2道简答题(8分) 四、解题方法探究 解题方法: 泛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解题前提:心静 做题首先要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凝。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题的最大障碍是浮躁。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不能自拔。 第一遍阅读:通读全文,梳理思路(5分钟) (一)阅读前可提出设问 (1)文章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3)本文为凸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二)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 1.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或出现在题目,或出现在文中开头(首段),或归纳于文尾(末段);分论点往往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 2.对论据核心内容作勾画。如:提到的人名,时间,事件,引用处等。 3.勾出文中含作者肯定或否定等评价的句子 。 4.勾画带有明显议论的关键性语句。 如:各段的起始句、结论句、因果句、转折句、含有代词的指代句子。具体如: (1)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 (2)副词:同时、另外、还、也、更等 (3)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等 (4)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等 (5)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显然”等 (6)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等 (7)标点:“:” “;” 温馨提醒 抓住关键词语要注意 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点。 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做好标记 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 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5、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的话。 第二遍阅读:精读全文,题文对照 认真读懂题目的要求,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注意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注意多层次的段落) 五、选择题选项设置方法 生P127—128 师P206—207 (一)正确选项设置方法 1.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 2.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 3.形似意异 (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二)审—审读题干,圈定答题区间 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4)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 【试题】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3分)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对应文段】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造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规,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 五、简答题答题方法 1.存在问题: 照抄原文;(2)遗漏信息点;(3)表述角度有误 2.解决办法 (1)审:审清题干,锁定区域 举例:《创新与想象》第3题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 ) 答题区域:第二段和第四段前半部分 答:不重复。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巧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2分) 第四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2分) (2)理:理清要点,概括重组 ①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②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③ 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举例:《创新与想象》第3题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 ①用摘句法和合并法概括第二段的信息: 艺术创作具有科学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