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雄性不育突体xs1的表型特征和精细定位
摘要
雄性不育是开花植物一种较为常见的生殖障碍现象,主要表现在有性繁殖过
程中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雄配子体,但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它是植物为适应外界
环境,经过长期进化的结果。作为单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水稻是研究植物生殖
发育机理的一个良好材料。水稻花粉发育过程主要体现为花粉囊中的小孢子母细
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后者经液泡化和有丝分裂进一步发育形成花粉粒。
当花粉囊裂开时,花粉粒被释放出来并参与受精过程。从雄蕊发育到成熟花粉的
释放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基因突变,均能引起花粉发育异常,最终导致雄性不
育。近年来,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EST库和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基因表达
谱分析等工作的开展,对水稻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XSl是一个源于自然突变的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自然状况下结实率低,套
袋自交则表现完全不育。经过多代自交分离,确认该突变性状能够稳定遗传。与
野生型比较,该突变体花丝细长,花药干瘪,呈白色或者淡黄色,在生长后期叶
片仍呈深绿色。碘染证实,XSl花药壁内没有花粉粒着色,属于典型的“无花粉
型不育”类型。石蜡切片发现,在花粉母细胞开始发育到减数分裂完成这一期间,
突变体和野生型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小孢子的形成过程是完全正常的,花药的三
层壁的变化与发育也与野生型一致。在初生造孢细胞形成的同时形成三层壁;在
四分体时期绒毡层胞质呈浓缩状态,颜色加深;到了小孢子时期绒毡层降解成山
丘状,中层细胞变得狭窄;液泡化后期,中层和绒毡层的原生质体降解消失。四
分体末期形成小孢子后,突变体的小孢子发育开始出现异常。野生型小孢子后期
顺利进行液泡化,体积逐渐增大,核发生浓缩,最后经有丝分裂形成正常的花粉
粒。而突变体小孢子后期虽有进行液泡化的趋势,但是在液泡化早期即出现小孢
子粘连,继而形成凝聚物,未能进行有效的液泡化,后期凝聚物逐渐降解形成空
腔。因此,突变体花粉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小孢子液泡化进程受阻,直接结果是
花粉囊内无花粉粒形成,从而最终导致不育。
以突变体作为母本,与多个育性正常的水稻材料杂交衍生F2群体,或利用
杂交Fl与突变体回交衍生BClFl代群体,调查突变性状在各种背景下的分离。
结果表明,所有群体的FI植株均表现正常可育,F2或BClFi出现育性分离,说
明该育性基因受核基因控制而不受胞质基因组的影响,可育相对不育为显性。在
所有F2群体中,育性分离均符合3:l的分离比例,而BClFI植株则符合l:1的分
离规律,表明该不育性状为单个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
选择XSl/G630来源的F2作为基因初步定为的群体,群体总数约为1800株,
其中雄性不育单株为432株。以本实验室保存的、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
上的微卫星引物对亲本的SSR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有103对引物在两亲本间
存在多态性差异,对能揭示G630和船J差异的标记先在小群体中(由2个亲本、
来源于F2的4株可育株和6株不育株构成)进行初步的连锁分析,选取在小群
体中与基因表现连锁的标记,对F2群体的所有隐性单株进行基因型扫描。结果
因同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4、2.7、2.4和0.7
RMl7473位于基因另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5、2.7和3.0cM。据此,基因被
为2.2cM,同时,区间内的标记RMl7414和RM3276与基因表现共分离。
为了进一步缩小订J『所在范围,采用两个扩大的定位群体对目标基因进行定
基础上,首先利用标记RMl741l和RM5030之间公布的SSR引物分析亲本多态
性,同时,利用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开发新的SSR标记和InDel标记,进行“染
色体步移”。结果发现,SSR标记FSl5与wJ『存在紧密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
0.16
cM,标记
其中D2.7、FID30和D8与wJ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8、0.11和0.19
O.62、0.46、0.42、0.29、0.18和0.11
0.63、O.84和1.38
2
根据日本晴基因组数据,这两个克隆之间没有Gap,两个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约
为48kb。
Rice
采用TIGR
LOC O
150。同时利用水稻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