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土区大型露天土地利用动态演变与持续利用控制研究——以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摘 要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各国科学家越来越感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引起的土地覆盖变化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顾朝林1999).我国露天煤矿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采煤使当地的生态
环境状况变得不容乐观,而由此导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也体现出了与城市、农村等区域变化
不同的方面:土地废弃、植被丧失,生态系统失去了基本的自维持能力,严重的影响了矿区的可
持续发展.目前国内针对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对此作者作了
’
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选取我国黄土高原第一个开发投产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安太堡露天煤矿(ATB)
为例,在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生态系统及其控制的理论框架,提出了
矿区土地利用控制技术体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分析了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建立矿区
初级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综合模型,并运用综合模型分析了矿区人类活动的驱动力及有关的
土地、环境、效益问题等.
结果表明:
(1)依据大型露天矿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将矿区±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
是生态破坏过程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土地占用)和生态重建过程的土地利用
变化(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土地利用/覆盖演变特点表现为空间快速移动性、土地
要素的易变性、土地持续的阶段性、土地类型复杂性等.
(2)安太堡露天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显示:20年中,矿区生态系统内除征用未占用
的土地保持着原地貌的形态外,其它土地的利用/覆盖全部发生变化.采矿破坏的土地面积总和
用地共增加了329.4时,主要是工业广场以及一些设备厂矿占地,在未来的时段里,基本不会发
生大的变化;采矿地增加了406.17ll田2;裸土地增加了413.38hm2。主要包括待复垦的土地。
(3)运用水蚀评价指标和模型分析了排土场新造地时期、复垦后期的水土安全程度以及不同
条件下对捧土场水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捧土场在新造地时期、复垦后期安全级别分别属于
高度危险和低度安全.
(4)基于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果,探讨了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首次从主导驱动力
的角度划分了矿区土地利用变化阶段,论述了矿区土地利用变化是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的有
效结合。分析表明:目前矿区土地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原因不是复垦技术的问题而是管理体制问
题.因此,政府应当承担保障公众社会效益的责任,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矿
区土地的复垦.
(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已有资料补充完善,系统总结了露天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
应用技术,初步建立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土地利用控制技术体系。井在人工控制矿区生态系统演
替的前提下,从景观生态规划的角度,对矿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期实现矿区土地循环经济发
展的要求。
关键词:黄土区,露天矿,土地利用/覆盖,土地利用控制.可持续利用
Abstract
reseatela at andthe ofhuman 011
Global developedveryfast印ccd impact activity
change
oflanduseand humanand Onland
the life
impact by production
姐vironnmt,esl,cciaUy cxploration
∞vef wcleconsideredinternationalscientisttobe of
change by importantcompositionglob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