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两个相关flt;,2∶3
摘 要
玉米秸秆具有丰富的粗纤维,能值高,是我国北方反刍动物的主要粗饲料。我国每年生
产玉米秸秆副产品l500亿公斤,改良秸秆产量和品质对提高玉米生产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
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高油玉米双重的优良籽粒和秸秆品质,使其具有更高的利
用价值和更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往利用普通玉米种质对部分秸秆产量和品质性状开展了
QTL定位研究,利用高油玉米种质进行的相关研究局限于籽粒品质和穗粒性状。本研究选
用具有ASK种质背景的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为父本,同时与两个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
同时在两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复合
区间作图法(CIM)对13个秸秆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单个性状的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利
用多区间作图法(MIM)分析定位QTL间的上位效应;对秸秆及其相关籽粒和植株性状进
2.1软件整合遗传图谱,并采用元分析方法进行
行多性状联合QTL分析;利用BioMetcator
“一致性”QTL分析,以探讨秸秆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及其与籽粒产量、籽粒
品质和植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同时筛选控制主要秸秆性状的稳定主效QTL及其有效的分
子标记,为改良秸秆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杂交种选育、MAS和关键QTL的精细定位及克隆提
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平台。
主要实验和研究结论如下:
1.两个F2:3家系群体13个秸秆性状均存在超双亲分离;P1F2:3群体3个性状和P2F2:3
群体6个性状呈偏态分布,其余性状均呈连续正态分布;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秸
秆性状的家系间、环境间及家系与环境互作显著或极显著;鲜秸秆产量(FSY)、秸秆粗蛋
0.046--0.427.
2.两个F2:3家系群体在两种环境条件下及两种环境合并分析共检测到144个与13个秸
小;表现为加性、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的QTL为lO个、41个、20个和73个,超显性和部
分显性效应在玉米秸秆性状的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油玉米亲本自交系GY220提供了
54.2%IVDMD和IVNDFD
QTL的增效基因和64.0%ADF和NDFQTL的减效基因,两个普通
玉米亲本自交系提供了77.8%FSY和57.1%DMY
QTL的增效基因。
3.秸秆产量和品质性状QTL的遗传背景和环境稳定性较低。两个群体没有在相同标记
区间检测到控制同一性状的共同QTL,仅在相邻标记区间检测到与FSY、CPC(3个)和
bin位点,在
j
个QTL仅在一种环境条件下被检测到,占75.4%;26个QTL在两种环境条件下或一种环境
条件下及合并分析同时被检测到,占22.8%;仅2个QTL在两种环境条件下及合并分析同
qIDMC2-3-1/qDMC2-3-l、qlCPCI一7-1/qCPO-7-2、
qIVNDFD2.1.1具有环境稳定性,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于MAS的主要目标QTL。
4.两个群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3组秸秆产量性状间、13组秸秆品质性状间、6组秸秆
产量与品质性状间,以及秸秆CPC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株高(PH)和穗位高(EH),FSY
FSY和秸秆干物质含量(DMC)与ADF和NDF呈极显著负相关。
5.多性状联合QTL分析可以明显提高相关性状的QTL检测功效,对18组显著正相关
性状和12组显著负相关性状进行联合QTL分析,涉及3个秸秆产量、7个秸秆品质、1个
籽粒品质和3个植株性状共15个性状,共检测到1004个多性状QTL,其中新检测到674
个QTL。位于多条染色体上控制相关性状的QTL存在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
388.67
6.两个群体的整合遗传图谱总长度2 cM,包括274个SSR标记,平均间距8.72
分别检测到13个和42个“一致性”QTL,控制相关性状的QTL在染色体上多成簇分布,
植株与秸秆产量性状、秸秆品质与籽粒品质和穗粒性状QTL多位于同一“一致性”QTL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