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多目区域地球化学生态环境评价.pdf

珠江三角洲多目区域地球化学生态环境评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江三角洲多目区域地球化学生态环境评价

摘 要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以区域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理论、化学动 力学理论开展珠江三角洲主要污染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现状评价;以酸雨淋滤试验 为基础,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接近自然的预测预警:在主要土壤类型有效 态含量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评价了珠江三角洲土壤农业营养元素的质量状况。具体研 究方法是:在区域系统的土壤(浅层和深层)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基础上,研究区域元素 的空间分布、分配与组合特征,采用由点至面的方法,开展重点代表性区域的环境(含 辐射环境)、农业地球化学调查,研究重点元素在各介质(土壤、水和植物)的分布、分 配、迁移和富集特征,进一步总结和研究重点元素的区域地质循环和生态循环特征,并 开展区域环境、农业土壤质量评价。主要成果如下: 1.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质量状况较差。 (1)在平原区(第四纪海陆交互相沉积物分布区)存在大面积、呈区域分布的cd三级 土壤质量区(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F的中度污染区(本次研究确定的评价标准), 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和部分种植(养殖)区有大面积的Hg、As三级土壤质量区和cu、Pb、 zn的地球化学商背景分布区,而在低山和丘陵区出现大面积、强度较大的U、Th地球化 学异常区。珠江三角洲土壤污染区(二级以上土壤)分布范围除受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控 制外,还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和种植区污染强度明显加强。污染 区除反映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状况外,还叠加了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污染份额,人类活动不 但增强了污染程度,还扩大了污染范围。珠江三角渊主要为cd、F、Hg、u、Th污染, 其中cd、F、u、Th主要为地质作用引起的,污染深度与高含量的地质体厚度一致;Hg 为人类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属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污染;污染深度大部分为O~80cm,在 广州市黄埔区、佛山市南庄可达2m以下。 (2)不同成因类型的污染区,污染元素的化学形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由地质作用 引起的污染,污染元素在各种赋存形式的分配比较均匀;而由人类作用引起的污染,污 染元素主要集中在某一化学形态。cd在硫化物相的含量相对较大,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相、 有机结合相,离子交换相、水溶相相对较少。F各种赋存形式的含量较为均匀,以有机 结合相的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硫化物相和铁锰氧化物相,离子交换相、水溶相相对较 少。Hg绝大部分为硫化物相,在其它四个相态中含量很少。 (3)在垂直剖面上,地下水位附近部位是地球化学环境突变的地段,水溶相含量比 例最大。 cd的水溶相含量及其与全量的比值最高的是地下水位上下的中层,其次是地表,最 10一20ng/g(含量比例2—3%),底部3—10ng/g(含量比例0.5—1.5%)。土壤水 溶相含量随着全量的增高而增高,但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达到平衡状态),虽然全量继 续增高,水溶相含量仍然维持在平衡状态的水平,调查区水溶相含量在现有的土壤条件 下,饱和点为13ng/g。 F的水溶相含量及其与全量的比值从地表至深部变化不大。F地表水溶相含量大部分 在4—6ng/g(含量比例0.4一O.7%),中部3—5 ng/g(含量比例0.3一O.65%), 底部3—5.5 ng/g(含量比例0.40一0.7%)。土壤F全量与水溶相的关系比较复杂, 线性关系较差,总体上是随着全量的上升,水溶相含量也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 不太显著。 Hg的水溶相含量及其与全量的比值最高的是地下水位上下的中层,其次是地表,最 小的是深部。Hg地表水溶相含量大部分在1.5—3 ng/g(含量比例1.4—2.5%),中部 2.5—4.5 ng/g(含量比例2—4%),底部1.2—2.5ng/g(含量比例1.2—2.5%)。 (4)在Hg的污染区内,存在着大量Hg的硫化物矿物一辰砂。辰砂结晶状况较好, 多呈棱角状,猩红色,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辰砂的存在。在乎面 或剖面上辰砂的产出位置均与土壤中Hg污染强度或污染层位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显 示二者在成因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些辰砂出现在冲积平原地区,很难与热液成因的 辰砂建立起直接的成因联系,因此对其成因及其与土壤Hg污染关系的深入探讨,对环 境地球化学研究思路、研究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