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O2O饿了么:价值一亿美金的商业逻辑.docVIP

餐饮O2O饿了么:价值一亿美金的商业逻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餐饮O2O饿了么:价值一亿美金的商业逻辑.doc

餐饮O2O饿了么:价值一亿美金的商业逻辑 来源:i黑马 发布时间:2014-3-25 亿邦动力网整理: 【编者按】11月27日,O2O订餐平台“饿了么”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为红杉资本,投了“饿了么”A轮的金沙江,B轮也跟投。在该轮融资中,“饿了么”估值接近1亿美元。是什么让一家O2O订餐网站价值1亿美元? 如今,“饿了么”日均成交额10万单,很多中小餐厅依靠“饿了么”日营收过万。获得2500万美元融资不到一个月,在一家咖啡厅里,“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对i黑马聊起了“饿了么”价值一亿美金的商业逻辑。 【模式】 饿了么是一家网络点餐平台,主要专注于外卖。通过商家招聘,饿了么打造了一个C2C网络订餐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端订餐,而商家则可以在后台接单。 【特点】 1.饿了么主要的订单来自于PC,约30%订单来自于移动端; 2.饿了么用户主要是学生和年轻白领,用户客单价不高; 3.饿了么为餐厅提供了一套包括订餐和订单的系统解决方案,对餐饮企业有所帮助。 以下为其口述: 从游戏开始的创业 2008年,我和张旭豪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三月份的一天,我们在宿舍里玩电子游戏“实况足球”,肚子饿了就买外卖吃,当时觉得外卖真是个好生意,聊了半宿很兴奋,就决定在这个领域创业。 我们执行力很强,很快就开始做外卖了,还规定想加入我们创始团队的必须休学。其实,我们就是把几家餐厅的外卖业务包下来,网站也没有,自己印传单出去发,然后搞一个小型的呼叫中心,聘两三个女孩子接电话,再有个配送的团队。我们还经常自己亲自去送外卖。最早我们不叫“饿了么”,叫“饭急送”,www.ele.me的域名是在2010年买的。 就这样,做了一年。因为我们是大学生创业者,没有丰富的创业或者工作的经验,很多东西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头一两年就是在揣摩这个行业、揣摩商家的需求,2009年我们的网站上线。 2009年,“饿了么”现在的CTO汪渊加入,我们开始做网站。当时上海交大还有个叫“小叶子当家”的外卖网站做得不错,是我们师兄做的。大概一年以后,我们在市场竞争上把它压下去了。说白了,它们执行力不够强,因为那时候我们产品上没什么优势,但我们执行力可能要比其他对手强出很大一块。 我们的CRM定单方便,以前可能一个人一天只能接二三十个电话,如果定单多的话要多很多人,现在只要按一下鼠标就可以打印出来,可以节约人力,并且很多定单在后台也可以看得到,哪些菜卖得好,哪些菜得差,我可以优化,然后哪些用户是新用户都可以在后台看得到。这样一些调整以后餐厅觉得颠覆性很强,不用再手抄定单了,按一下鼠标就可以打印,一下子就跟其他的平台区别开了。 不管是推广还是产品上,我们都蛮专注的,那时候有的大学生创业做网站,这个也做、那个也做,最后整出来一个校园网。校园网就啥业务都有,零食、外卖、洗衣……,但我们就专门做外卖。我们一开始就觉得这个行业有机会。 当时,都没有O2O这个词,但网络订餐需求是肯定的,为啥现在淘宝要做淘宝点点?已经到了这个时点了。我们已经忘了怎么形成做“饿了么”的想法,可能是受到淘宝或者携程的影响,因为它们都是平台思维。我们想做外卖,一开始就不是去做一家餐饮店,而是淘宝的平台模式。 商业扩张:餐饮O2O 地推是关键 我85年的,本来应该是2010年研究生毕业,因为休学创业晚了一年,2011年3月份毕业。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个上海市创业基金,我们去申请了,最后一轮评委是金沙江的朱啸虎,我们展示完我们的东西之后,他就给我们每个人递了名片。一年以后毕业了,他就来找我们,投了我们100万美元的天使。 等金沙江VC进来,我们就开始商业化扩张。2011年冬天我去了北京,张旭豪坐镇上海总部,我家人都在上海,就我一人来到北京。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市场,尤其我们是做O2O消费的。 2011年扩张以后,当时在全国类似的网站实际还有不少,也都是创业型的,但一年时间左右,基本上我们就没有对手了。像北京原来有好几个网站,基本上我们到北京一年以后它们有些就销声匿迹了,有些转型了。 去年,恒大想做类似于我们这样的模式,薪酬翻倍在我们这挖了大概20多个人。因为知道许家印很有钱,我们开始还是有点怵,结果他们做了一年也失败了。 我跟张旭豪是接地气的创业者,O2O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推做的比较多,发传单、扫楼、地面活动,我们现在总共有200人,50人是做地推的。我们本身做的就叫O2O。O2O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服务于服务业,那你对服务业到底了不了解就很重要。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实际对服务业是不了解的。我们可以说我们做的不是IT业,我们本身也不是互联网的圈内人,专业都不是IT。我们以一个更加旁观者的角度进去,我们需要什么东西就学习什么东西。所以我们一开始做的事情是承包几家餐厅的外卖,去研究、去学习。 第一,外卖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