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之我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集资诈骗罪之我见   摘 要:根据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说,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必须考证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否使用诈骗手段,是否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从吴英集资诈骗案的定性之争,可以总结出集资诈骗罪的值得司法机关关注的是:对“非法占有故意”起算时点的认定应确定在集资之初还是在非法集资的过程中抑或诈骗终了,对诈骗手段的认定应基于是否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还是被骗方完全不知情,主观方面对非法集资的认定应包含以间接故意的方式吸收公众存款还是仅为直接故意。   关键词: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民间借贷;定性分析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重新审理,对备受舆论关注的吴英集资诈骗案案于 2012年5月21日作出终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至此,轰动全国的吴英集资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但关于该案的定性至今仍存在争论,部分学者对法院的判决观点并不信服。   1 法院定性理由   法院判决书对吴英案定性为集资诈骗罪,其理由为:   其一,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吴英在已负巨额债务条件下,其后又不考虑自身偿还能力大量高息集资,对巨额集资款又无账目、记录,绝大部分集资款未用于生产经营,而是用于支付前期集资款的本金和高额利息、大量购买高档轿车、珠宝及肆意挥霍;案发前吴英四处躲债,根本不具偿还能力。其二,吴英为给社会公众造成其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假象,采用短时间大量虚假注册公司、一次性大批购入房产、买断东义路广告位集中推出本色宣传广告、将骗购来的大量珠宝堆在办公室炫富、在做期货严重亏损情况下仍以赚了大钱为由用集资款进行高利分红等方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用向社会公众虚假宣传的欺骗方法集资。其三,吴英案虽然直接受害人仅为11人,但其中林卫平、杨卫陵、杨志昂、杨卫江四人的集资对象就有120多人,大量的是普通群众,且吴英也明知这些人的款项是从社会公众吸收而来,吴英显属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非法集资,有公众性。因此,法院认为吴英非法集资行为符合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故认定为集资诈骗罪。   2 学界对吴英案的定性有着不同观点   2.1 观点一:认为该案不符合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其理由:第一,吴英的集资行为不能成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吴英并非“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也并非“肆意挥霍骗取资金”,她本意或在“精心投资”,而不是“随意”给付。第二,吴英的集资行为没有使用诈骗方法。1、吴英所吸引的是高利贷资金,这些资金提供方是主动直接追求高回报率,而不是吴英通过高息来引诱这些资金,高息是资金的供求双方达成一致的条件,而不是资金需求方特意设置的诈骗方法。2、注册多家公司本身是一个事实,吴英没有虚构事实,并非欺诈3、用非法集资款购置房产、投资、捐款,本身也并不构成欺诈或 “虚假宣传”。第三,非法集资的对象是社会公众,而吴英直接集资的对象全部只涉及11人,且资金提供方多是高利贷经营者。故综上,吴英不应构成集资诈骗罪。   2.2 观点二:认为该案也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其理由是:吴英集资行为是正常的民间借贷,其借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生产经营,而非直接作为资本运作盈利,并且资金来源也不是公众存款,而是高利贷经营者的借款,故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3 对吴英集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分析   我国《刑法》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笔者赞同法院判决的观点,分析如下:   3.1 集资之初应当作为“非法占有故意”的起算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来看,任何一种情形都可以归类到非法占有故意就在于集资之初。从集资诈骗案件特点来看,非法占有的故意时点也应确定在集资之初。吴英集资诈骗案中,正是由于吴英“将非法集资所得的资金除少部分用于注册传统微利行业的公司以掩盖真相外,绝大部分集资款未用于生产经营,而是用于支付前期集资款的本金和高额利息、大量购买高档轿车、珠宝及肆意挥霍”、“案发前吴英四处躲债,根本不具偿还能力”,可以认定为吴英在集资之初即以具备非法占有目的。而学者认为吴英没有“非法占有故意”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对“非法占有故意”的形成时点把握不当。   3.2 对诈骗手段的认定应基于是否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   从本质来看,所谓诈骗方法,实际上就是行为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骗取他人财物的方式。那么吴英集资诈骗案中,吴英是否采用诈骗手段骗取集资款?部分学者观点认为,吴英并非利用虚构集资用途、高回报率作为诱饵骗取集资款,而是因为资金的提供方本身就是以高息为条件才给予,因此高息是资金供求方达成一致的条件,而不是资金需求方特意设定的诈骗方法;此外,吴英设立公司、购置房产、捐款是事实,并非虚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