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及缓适思考.docVIP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及缓适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及缓适思考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原因与学生、学校、课程性质、教师个人有关。着重从教师个人出发,建议思政课教师进行心理调适,如进行归因训练,采用正确的社会比较方式、寻求社会支持来缓解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职业倦怠;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调适;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67-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杨玉芹(1977-),女,云南昆明人,讲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工作研究(通讯作者:张丽)。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据调查,有61.2%的教师偶尔会有职业倦怠心理,有23.9%教师经常有这种心理,占调查人数的80%以上。有22.4%的教师认为是授课内容泛政治性、授课形式单一等。而教师在授课中遇到最大的困难的调查,有43.3%的教师认为课程不被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缺乏动力;40.3%教师认为是培训机会太少,水平无法提升。还有13.4%教师归因于长期授课,产生职业倦怠心理[1]。   另有研究表明,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比女教师略微严重。总体职业倦怠的程度呈现出年龄越大、倦怠感越强的趋势。总体来说,讲师职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男教师、50岁以上的教师、已婚教师、教龄二十年以上的教师、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讲师职称的教师、收入3 000元以上的教师在各自所在因子比较中,职业倦怠感更为严重[2]。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学科承载的功能定位与现实地位之差异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作用的定位要求高,思政课不仅承担着知识教育的功能,同时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承担着理想、信念教育的职责,要实现由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但在现实中,思政课建设在教学机构,领导体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经费投入,社会认知、认可,教育教学实效等方面存在较大落差,存在着地位的脆弱性;作用的脆弱性;实施途径的脆弱性;效果的脆弱性[3]。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产品的理论性和内隐性特点   与专业课相比,思政除课除传授专业知识外,更侧重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学产品多以隐性形式出现,具有不显著、难以衡量的特点。这也容易使教师产生“劳而无功”的感觉,工作成果延迟性导致低成就感[4]。   思政课学科地位与实际地位存在反差。相关管理部门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多种要求,教师承受多种角色。思政课教师的从业压力很大[5]。   (三)教学接受主体的实用主义取向   调查[6]中,近半数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应付学分的工具,缺乏对于课程的认可度。担任思政课的青年教师中,83.9%的人觉得被学生轻视,让任课教师心理压力很大,出现“上公共课难,上思政公共课更难”的情况。   调查[7]发现,有63%学生明确指出其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动机就是应付考试,22%学生认为是增长课余知识。大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功利性而比较被动,漠然视之,弱化了学习动机。   张瑶,钟凯等[8]认为,多元化消解思政课教师修养上的“人师”功能;就业的竞争性摧毁思政课教师专业上的“经师”功能;大学生信仰的复杂化解构思政课教师思想上的“导师”功能;大学生价值观的实用化肢解思政课教师情操上的“工程师”功能。   (四)学校分配及考评制度等因素   教育部调查[9]显示,51.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低。在“您的收入与您大学同学的平均水平比”的选项中,61.8%的人认为自己的收人低。   高校思政课教师工作量普遍较重,使思政课教师的体力出现透支,他们普遍存在超负荷的现象,分别有35.9%和47.9%的人认为自己存在高等压力和中等压力[10]。在许多高校的分配体制中思政课作为公共课,工作量折算打折扣。在科研课题、教学成果奖项等学术评比中有边缘化现象,这些情况在非综合院校的单科院校尤其突出。   (五)思政课教师缺乏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   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他们对国家、社会现实高度关注,他们往往偏理性与知性,对个人的心理、情况敏感度较低。有些人出现职业倦怠的症状,如情绪衰竭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