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鉴赏的两个概念:悖论与反讽.docVIP

谈诗歌鉴赏的两个概念:悖论与反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诗歌鉴赏的两个概念:悖论与反讽.doc

谈诗歌鉴赏的两个概念:悖论与反讽   内容摘要:悖论就是违背常理的思维表达,在诗则是一种无理性追求,即贺裳所谓“无理而妙”的诗歌创作原理。反讽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抑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反讽会造成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诗歌自身很强的表现力。   关键词:批判思维 诗歌个性 悖论 反讽   一.悖论   “诗的语言就是悖论的语言”(布鲁克斯《精制的翁》)。所谓悖论就是违背常理(常情)的思维表达,在诗则是一种无理性追求,即贺裳所谓“无理而妙”(《皱水轩词筌》)的诗歌创作原理。“诗之情味每与敷藻立喻之合乎事理成反比例”(钱钟书《管锥编》),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表情达意往往采取无理、反常的委婉形式。   诗的语言忌直忌白。诗的语言必须直接楔至于鲜活的、生动的、跳跃的思想深处,然后熔解,抑或爆炸。“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如同人的生命最活跃部分的潜意识,只有语言的探头透过意识的老茧,才能触及生命的内涵,直指本质。   诗的无理性,并不是说写诗是不讲道理的胡乱拼凑与生搬硬套,而是强调诗要区别于世俗意义上的平铺直叙与陈词滥调。诗必须重视和审视诗人自我的存在状况,因为只要是诗,就别无选择。李小宁诗《马》:   没有蝴蝶幻化的草原   一匹马陷入一株树的芳年   远去的歌谣,这匹不会游泳的马   它要冻结自己的孤独与爱恋   “一匹马陷入一株树的芳年”,且在“游泳”,这是多么不寻常的事件。现实中没有的,意识中有,意识中没有的,潜意识中有。现实中有“马”有“树”,这就足够了,但“游泳”行为一旦发生,所能隐喻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生命关联的意义就会明朗化,形象化,乃至“合理化”了。   悖论在诗中运用的基本特征是因果链条被强行切断, 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不再是语序上简单的语法关系;诗的句式往往不合乎所谓正常的逻辑性推理,而是以反常的方式将一些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与感觉嫁接在一起;当然这种嫁接必须是以心理真实为依据的,否则,表达即使如何新颖精巧,也与诗无缘。   荒诞也是一种悖论,它不同于语序颠倒、变形夸张、反常搭配、省略跳接的无理性的语言组合。在诗中,荒诞是一种整体的表现方式,抑或言语方式;它是以人的存在方式表现出来的人的荒诞意识和荒谬处境为前提,是一种必须以心理真实为基础条件的生存体验。人之所以在生活中有荒诞感,是由于人常常处于理性的强行规范之中,总要严肃地选择所谓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然而,现实的遭遇却很难满足人这样的需求,于是人就会质疑自身存在的意义,怀疑自己的理性;可是人所固有的意识,以及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中的惰性理念,又无法使自己摒弃对既有意义的理性追求,这就构成了人生于世的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   诗人笔下的荒诞之所以具有特别的意义,就在于它突破了实用的理想主义与肤浅的乐观主义的单向思维的樊篱,对客观世界与自身生存现状的质疑所具有的批判意识,使其将理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加以多维度的审视。清醒的痛苦总比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甚至简单的快乐更有价值与意义。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所表现的荒诞性存在,往往是在他最清醒时候的真实思想状况。   开愚诗《往昔》:“早晨,父亲拉着儿子的小手/走进故宫/黄昏,只剩下满脸皱纹的儿子/蹒跚地踱出宫门。”为什么父子两人早上进了故宫,黄昏出来,一天之内,儿子却成了满脸皱纹的老人?——这是人对时间感知上的荒诞。儿子老了,父亲去了哪里?不言而喻,诗人把人的一生浓缩于一天之中,用一个特定的事件去描述,突出表现的是人在绵亘的时间长河中真实与虚无的时间知觉。这就不能不让读者反思自身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然,诗中还隐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对孩子心灵的戕害是如此的触目惊心,这与鲁迅先生当年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声音一样,振聋发聩。   诗,正因为有悖论的语言,才使得诗人的表达趋向真实。诗人之言语,犹如潜意识黑暗之河流中的鱼所吐出的气泡,虽不华美,但却透明。   二.反讽   反讽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抑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反讽会造成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诗歌自身很强的表现力。诗的语言从来就不是,也不应该是单一的、生硬的、机械的符号系统;任何一首诗,不论作者的主观意图是什么,都会由于语境的作用而发生意义的转变,造成诗的语言的含混性,以及诗意表达的混沌性。   反讽会造成强烈的批判效果,皮日休《咏螃蟹》“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可谓入木三分地讽刺了社会上一些横行霸道之人等,形象、幽默、传神。如此反讽风格,在民歌中也用得很多,《诗经·国风》里反讽意味很浓的诗也不少,如《魏风·硕鼠》《唐风·鸨羽》等。   反讽这种手法不但在漫画式的讽刺诗中常常用到,就是在一般的抒情诗中也很常见。反讽不单指反语的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