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企业管理讲义.ppt
1 中国企业缺什么?——管理是生产力 目录 1、管理是生产力 2、认识简单的市场经济供求关系 3、管理决策的几个问题 3.1 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 3.2 企业定价决策 3.3 企业风险决策 管理是生产力 1、当前最紧迫的是什么? 1.1创新的来源与作用 1.2创新的分类 1.3国内外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 1.4当前紧迫的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 2、中国企业缺什么 2.1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理念 2.2中国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概念 2.3中国企业缺乏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2.4中国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 2.5中国企业最缺的是管理 ——企业家 3、企业经营管理无定式 4、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的时间积淀太短,历史的桎梏又太多, 当前紧迫的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 最缺的是技术能力,还是社会能力? 创新的来源与作用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在本世纪初(1912年)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他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所引起的植物性增长,而是创新所引起的增长”,“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熊彼得的这些观点并不被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及管理学界所注意,直到近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事实证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本世纪初的5~10%~50%~60~80%,也正证实了熊彼得论断的正确性,并由此引伸出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 创新的分类 创新似乎已变成了国际和国内的一个议论热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我国中科院也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 对创新的理解有多种: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熊彼得的创新原意包涵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国内占主流的提法似乎是技术创新,偏狭义的技术创新,“创新”与“技术创新”变成了同义语。 国内外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 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使鼓吹技术决定论的人找到依据”,“成功的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是所有权与参与” 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各国的财富与贫困:为何国家有富有穷》认为各国贫富的差异在于: 发明和采用新技术的能力; 鼓励识字和学习; 制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兰德斯所强调的并非是技术本身,而是经济蓬勃成长赖以实现的条件 国内外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 经济学家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认为: 创新不是一种技术用语,而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用语,其判断标准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经济或社会的一种变革,是一种价值 创新不是发生于组织之内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 一个工商企业中的创新始终必须以市场为中心,如果以产品为中心,很可能产生一些“技术上的奇迹,而报酬却令人失望” 国内外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 制度创新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诺斯曾提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观点: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D·诺斯和R·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是由于这些国家具有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保障个人财产安全的结构体系 国内外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 经济学家罗森堡在《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一书中认为“就科学技术本身而论,直到15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显然高于欧洲,但西方国家很快后来居上,原因在于西欧在中世纪后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社会机制”。OECD:《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8.7%,而现今不到3%。 国内外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 美国学者A·萨克森尼克在《地区优势:128公路地区与硅谷》一书中调查了两个园区的制度环境 128公路地区:处于美国最古老的工业地区——新英格兰,依托麻省理工学院,籍在政府任职的显赫的麻省校友的关系,以政府和大公司为导向,疏远市场,有等级森严、保守的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僵化的企业制度环境 硅谷:远离华盛顿,依托斯坦福大学,以中小企业为导向,有适宜高技术发育的人文环境,分配制度、产权制度及人际关系都宜于人力资源的发挥 萨克森尼克结论:发展高技术不能只看重资本、技术,而应把注意力放到创造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的经济体制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 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docx VIP
-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检查细则一.doc VIP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pdf VIP
-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6)》.docx VIP
- (高清版)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pdf VIP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写2024B0).pdf VIP
- 2025年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案护理.pptx VIP
- 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