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种环境友好型效纳米农药制剂的研究
两种环境友好型
高效纳米农药制剂的研究
摘要
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容忽
视的负面影响。“高效、低毒、低残留”已成为未来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开发一类既能提高其生物活性又能降低其环境残留的农药品种一直是广大农药
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光降解源纳米材料Ti02的制备方法、表征、光催化活性及其改性和
吸附行为的研究为基础,确定了纳米Ti02与甲基嘧啶磷、溴虫腈两种不同农药
的复合技术:表面活性剂包裹法制备10%溴虫腈纳米制剂和采用原位技术制备
5%甲基嘧啶磷纳米制剂。并对复合形成的两种纳米农药制剂作了进一步的光降
解性研究及生物活性评价。还对lO%溴虫腈纳米制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作
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02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农药制剂的光降解性:其中10
%溴虫腈纳米制剂比10%溴虫腈悬浮剂在紫外灯下照射lh、3h、5h、22.5h的
降解率分别高出12.9%、23.1%、32.6%、65.0%;5%甲基嘧啶磷纳米制剂比没
加纳米Ti02的5%甲基嘧啶磷对照样在紫外灯下照射1h、2h、4h的降解率分别
高出14.2%、17.2%、11.1%。
纳米农药制剂能明显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
溴虫腈纳米制剂的毒力是95%溴虫腈原药毒力的1.68倍、5%甲基嘧啶磷纳米
制剂的毒力是90%甲基嘧啶磷原药毒力的1.32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
溴虫腈纳米制剂防治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效优于20%溴虫腈乳油,药后1天
和药后3天的校正防效分别高出4.89%和3.05%;5%甲基嘧啶磷纳米制剂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比同等剂量的20%甲基嘧啶磷乳油高出16.4%,保苗效
果高出18.4%。
纳米农药制剂还能有效降低农药在作物和土壤中的残留,残留消解试验结
果表明,溴虫腈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溴虫腈纳米制剂4.38天,lO%
溴虫腈悬浮剂lO.71天;溴虫腈在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溴虫腈纳米制
剂1.50天,10%溴虫腈悬浮剂3.86天。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10%溴虫腈
纳米制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为:其商低浓度处理,旌药二次、三次的药后3
天、7天残留量均未检出,含量O.012mgmg;其在甘蓝中的残留情况为:药后
3天的残留量明显高于药后7天,低浓度药后3天在O.02-0.033mg,kg水平,
高浓度药后3天在O.02—0.122m酢g水平,而药后7天残留量在
0.02—0.047mg,kg水平。
本研究表明,纳米农药制剂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符合未来农药发展方向
的优良制荆,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
关键词: lO%溴虫腈纳米制剂 5%甲基嘧啶磷纳米制剂 光降解
生物活性 残留
StudiesonTwo
High-efnciency
Nano—pesticides
Fornlulation
fbr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bstract
wide of
V,hilethe use ensures
pesticide the
agricunuralproduction,the
immense e丘毫ctit tothe be
negatiVe brings enVironmentcannotignored.
for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sb2.0收器物理层芯片电路设计.pdf
- usb2.0总接口的研究及应用.pdf
- uwb收发系统键组件的研究.pdf
- wcdma和gm双模移动终端接入层系统设计.pdf
- vperl的改与扩展研究.pdf
- web内容安全析及算法研究——新闻逻辑单元分割理论及算法.pdf
- znops复合系的光学和电学性质.pdf
- α-亚氨基膦酸的合成研究.pdf
- γ相机中编码孔准直器设计及数字图像重建.pdf
- σ-δad转换设计与仿真.pdf
- 两种无机粉体填聚乙烯制备复合降解塑料的研究.pdf
- 两种苜蓿对低磷迫的响应和生理适应机制.pdf
- 两种潜在除草剂全剂的合成、表征与活性研究.pdf
- 两类生境稻田节动物群落研究.pdf
- 两系法杂交稻稻病发生规律和控防技术研究.pdf
- 中、意蜂对蜜蜂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抗性差异性的研究.pdf
- 中华微刺盲蝽(ampylomma chinensis schuh)人工饲料及田间释放效果的研究.pdf
- 中华蜜蜂(apsceranaceranafabricius)中肠消化酶活性的探讨.pdf
- 中国南方黄曲条甲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pdf
- 中国叩甲科雄性生殖器及系统发育和区系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