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全球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第六章全球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ppt

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德国科隆大教堂、加拿大的议会大厦、印度的Taj Mahal等。最近发现,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浸 蚀而严重损坏。 酸雨腐蚀建筑雕塑 酸雨腐蚀建筑雕塑 2007年11月12日,来乐山大佛的游客陈先生发现,这座开凿于713年的世界第一大佛像脸上出现了黑色条纹,鼻子已经变黑,胸部和腿部也出现好几块大“伤疤”。 游客们议论纷纷,“莫非这位1200多岁的大佛生病了?” 实际上,这是酸雨与风化给大佛造成的伤害。 《法制周报》记者调查发现,乐山大佛所在的岷江上游仍然有造纸和制药企业排放废气、废水,乐山市西北沿成昆铁路正在新建一条工业带,大佛以南10公里处将建成一个旅游机场;另外,大佛的水渗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风景区人造建筑和居民过多,乐山大佛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酸雨防治 十五”以来,全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2000 年4 月,再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2 年1 月,颁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 年9 月,国务院批准了《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2003 年1 月,国务院发布《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 年12 月,颁布了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全面开征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费。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实施,对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讲第六章内容,全球变化及对生物的影响。在以前所有的章节中,我们主要集中于一种污染物对污染物的影响或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从分子水平、个体水平了解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大家知道,如今的地球已经进入“人类全球王国时代”,人类活动不仅引起地区的环境和天气的变化,还能引起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已经和太阳、地核一并成为引发地球变化的驱动力。 * 我们本章分为五节内容……。第一节概述全球变化及其研究进展 ;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介绍温室效应、臭氧层衰减、酸雨等这几种主要的全球变化形式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第五节讲述生物对长期污染适应于进化。 * 首先咱们一起学习第一节的内容 全球变化及研究进展 * 这个概念念起来比较专业,实际上全球变化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要素出现了异常变化,而这种异常变化由局部变化发展为全球性的环境异常。比如说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的砍伐引起了物种多样性的丧失、水土流失,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地下水资源短缺和恶化。 * 全球化主要由于人及人的活动引起的,由于人口的增长,使得原来有森林和草原的地方被种上粮食,原来种粮食的地方盖了工厂或者修建了高速公路等,使得土地的利用和覆盖发生了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进一步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得一些生物的生境丧失,从而引起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长还引起生活垃圾的排放,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进一步污染环境,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几乎都走过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路子,这样引起了环境污染在全球的扩散,环境污染的扩散,如汽车尾气、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引起了大气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大气中氟利昂的增加还引起臭氧层的破坏和紫外线的增多,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的变化又会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以上各种变化互相影响,相互联系。 * 通过直观感受,一部分人逐渐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但这远远不够:环境污染、海洋酸化、物种灭绝等其他问题的严重程度丝毫不逊于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发出了“照这样下去地球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地球的承载能力有无极限?”“人类还有多大回旋余地?”这样的疑问。 2009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斯特伦与来自环境、地球系统领域的28位国际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该团队的成员包括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美国宇航局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盖亚学研究员和“临界点”专家蒂姆·莱顿以及德国总理首席环境顾问汉斯·乔吉姆·舍伦伯等。 直到10年前,海洋酸化还是个很少有人提及的新鲜话题。但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日渐增多,海洋酸化和气候变化一样也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海洋浅层海水的pH值已由8.16下降到了8.05。其实,酸化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真正严重的是由其引起的连锁反应。   浅层海水中碳酸钙饱和度的降低便是其中最让人担心的一点。虽然就目前而言还不是特别严重,但一旦其低于某一阀值,像海螺、珊瑚这样以碳酸钙为主要发育条件的外骨骼海洋生物就将面临被海水溶解的风险。   至今为止,全球海洋文石饱和率已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