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出度 概念与适用范围 溶出度方法的建立 影响溶出度的因素 溶出度的比较 问题 溶出度概念: 指制剂(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有效成分在规定介质中溶出的速度与程度。 是反映制剂生物有效性的体外测定方法。 适用范围 溶解度在微溶以下的药物 溶解度虽在略溶以上,但处方与工艺造成阻溶的制剂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制剂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透皮贴剂等 易溶于水或极易溶于水的药物,也应考察溶出度 标准中未列溶出度项:如果全部企业样品均在15分钟内溶出85%以上,则可以不将溶出度列入标准 标准中已列溶出度项:不要轻易删除溶出度项 体内外相关性 溶出度—体外药物指标成分的溶出方法 生物利用度—体内血药浓度,尿药浓度法 概念和适用范围 溶出度方法的建立 影响溶出度的因素 溶出度的比较 问题 中、美、英、日四国药典收录情况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第一法 转篮法 第二法 搅拌桨法(浆法) 第三法 小杯搅拌桨法(小杯法) 第一法 转篮法 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900ml,注入每个操作容器内, 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 取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适用范围 胶囊、丸剂、片剂 漂浮的制剂 转篮与转轴:不锈钢或其他隋性材料 溶出杯:硬质玻璃或其他隋性材料 先降转篮,再开电机 优点 应用广泛 装置简单、成熟 缺点 制剂在篮中的位置对测定有影响 篮下流体力学死区 逸出气体对测定有影响 粘性物质易堵塞网孔 自动化比较困难 第二法 搅拌桨法 溶剂处理同第一法。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操作容器内,立即启动旋转并开始计时,其它同第一法测定。 用于胶囊剂测定时,如胶囊上浮,可用一小段耐腐蚀的金属线轻绕于胶囊外壳或装入沉降篮(呈圆柱形,内径为12mm,长25mm,由10根不锈钢丝(丝径为1mm±0.1mm)焊接而成。周围以间隔为3.5mm的不锈钢丝螺旋缠绕,上下两端以2根不锈钢丝十字形固定,一端可开关 。 首选方法 先降浆,再投药,后开电机 适用范围 片剂、胶囊、丸剂 优点 广泛应用,适用性强 易于自动化 缺点 流体动力学复杂,制剂在杯中的位置(下沉或漂浮)影响药物溶出 桨底易形成“锥形堆积” 漂浮制剂不适用 对搅拌桨和溶出杯几何尺寸的精度要求较高,搅拌轴方向的微小改变会引起溶出结果的明显偏离 第三法 小杯搅拌桨法 适用范围 小剂量的片剂、胶囊、丸剂 仅供UV—VIS测定 HPLC测定应采用篮法或桨法 流池法 桨碟法 方法建立过程 1、明确溶出度的目的 2、主药和辅料性质 3、溶出介质的选择 4、溶出仪器的选择 5、转速的选择 6、方法学的验证 7、溶出曲线的绘制 1、确定测定溶出度的目的 仿制:与被仿药物一致 创制:明确期望的溶出速率 急救药:数分钟内迅速溶出,如:硝酸甘油片 抗生素:根据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脉冲给药,快速溶出,使血药浓度迅速达MIC或MBC,减少不良反应,减少微生物变异; 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一般不推荐缓释剂型 普通降血压、降糖制剂:先快速,后中低速 治疗慢性病的药物:慢速、恒速 缓释剂型:先快速,后恒速 1、确定测定溶出度的目的 确定溶出条件 仿制:与被仿药物标准一致 创制:研究选择方法 溶出条件、介质、含量测定方法… … 结果分析 仿制:溶出曲线比较 创制:确定取样点数、取样时间与溶出限度,进行体内外相关研究 2、主药和辅料性质 一是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或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二是药物在溶液状态下的药物的稳定性 2、主药和辅料性质 漏槽条件 漏槽条件是指药物所处释放介质的浓度远小于其饱和浓度,一般释放介质的体积为药物饱和溶液所需介质体积的3~7倍。 漏槽条件即做溶出的最佳条件 3、溶出介质的选择 溶出介质的选择部分是根据药物溶解度和制剂规格确定的,以保证符合漏槽条件 溶出介质首选水 ,其次是0.1mol/L盐酸、缓冲液(pH值3~8)、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若介质中加适量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乙醇或加分散助溶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0.5%以下)等,应有文献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 3、溶出介质的选择 对于普通口服制剂的溶出行为考察需在pH1.2~6.8范围内进行。在方法的建立阶段,尚有必要对溶出前后的pH是否发生变化进行检查。????? 对于药物可以在胃部快速溶解和通透性高的,胃排空时间可能是吸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疗机构患者信息安全管理规定.doc VIP
- 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2025年绵阳七中初一入学数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二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T_CSTM 00899—2024(飞灰二噁英类低温催化分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pdf VIP
- T CPUMT 013—2023 智慧营区 总体框架.pdf VIP
- 全国省市县列表.xls VIP
- 公路工程项目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8.xls VIP
- 工程造价审计投标审计服务竣工阶段审核管理方案.docx VIP
- 第4课时组内离差平方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