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11):3843-385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9.11.011
基于形态模型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虚拟生长系统研究
周 娟,周治国,陈兵林,孟亚利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 )
摘要:【目的】基于棉花形态器官形成过程的定量描述,模拟棉花三维生长过程,为虚拟棉作研究提供技术
基础。【方法】基于 2005-2006 年棉花品种、播期、氮素、水分和 DPC 化控试验,将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技
术应用于棉花植株的形态建成,通过对棉花形态数据的定量分析,构建了棉花形态建成模型,主要包括:主茎叶
长宽、主茎叶柄长、主茎节间长粗、果枝叶长宽、果枝叶柄长、果节长粗以及棉铃高度和直径等模型。结合OpenGL
技术,在Visual C++6.0平台上实现了棉花虚拟生长系统VGSC(virtual growth system for cotton)。【结果】
棉花形态模型采用Logistic 方程描述各器官尺寸随GDD(生长度日,℃·d)、氮素、水分及DPC的动态变化过程,
利用2006年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棉花主茎叶长宽、主茎叶柄长、主茎节间长粗、果枝叶长宽、果枝叶柄
长、果节长粗以及棉铃高度和直径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根均方差分别为0.85、0.82、0.87、0.57、0. 086、0.65、
0.74、0.8、0.73、0. 016、0.36和0.4 cm,模型预测性好。此外,以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非均匀有理 B 样条)曲面模拟棉花叶片及棉铃形状,以圆柱体实现茎(节)可视化表达,构建的虚拟生长系统主
要包括模型库、数据库和人机界面。【结论】用户输入系统所需的相关参数值,就可较好地模拟显示棉花器官、个
体和群体的三维动态生长过程。
关键词:棉花;生长度日;形态模型;可视化;系统
Morphogenesis Model-Based Virtual Growth System of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ZHOU Juan, ZHOU Zhi-guo, CHEN Bing-lin, MENG Ya-li
(College of Agronom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i-Tech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95)
Abstract: 【Objective 】 Modeling dynamics of each organ size in cotton growth process, then a virtual growth system for
cotton was implemented to provide a technical basis for research of virtual farming. 【Method 】 Based on the potted plant research of
cotton variety, sowing date, nitrogen, water and DPC in a summer seasons of 2005 and 2006, with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principle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chnique applied t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因佐剂CpGDNA对生长抑素DNA疫苗pES_2SS的作用.pdf
- 基于1H NMR技术的奶牛I型和II型酮病血浆代谢谱分析.pdf
- 基于1H NMR技术的乳热奶牛血清代谢组学分析.pdf
- 基于.3414.试验的川中丘陵区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构建.pdf
- 基于“3414”试验的川中丘陵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构建.pdf
- 基于AFLP的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pdf
- 基于AFLP分子标记的核桃核心种质的构建.pdf
- 基于AFLP技术的12个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pdf
- 基于AlcR_alcA和Cre_loxP系统的标记基因诱导删除体系.pdf
- 基于cDNA-AFLP发掘茶树被茶尺蠖取食诱导的相关差异基因及其表达特征.pdf
文档评论(0)